《七人乐队》拍摄了一部,围绕 " 香港时代变迁 " 核心命题展开的,由七个单元拼在一起的大电影。
上次这样介绍一部电影的时候,还是《我和我的 XX》类型片。
但与主旋律电影不同,这部电影备受期待的点在于——强大的导演阵容。
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岭东、徐克,七位殿堂级导演联合执导
集结香港电影半壁江山导演,被称为最大牌的 " 有生之年系列 "。
随便拎出一个,都是票房神话的保证。
记忆里,极具写实风格又带有黑色幽默的《监狱风云》;动作凌厉令人拍案叫绝的《枪火》;英雄泪短,兄弟情长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极致妩媚,人人称绝的《青蛇》。
《七人乐队》2014 年即开始制作,最初名为《八部半》。
但由于吴宇森导演因为健康原因退出之后,项目不得不重新调整结构,于是有了现在的《七人乐队》。
如今,前前后后历时七年," 垂暮英雄 " 们带着《七人乐队》姗姗来迟。
褪去了过火与癫狂,却承载着 " 港片 " 的黄金色,影片中反复叙述了 " 回归 ",但它更像一场豪情最后的挽歌。
一代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光阴似箭,往事只能回味。
七位大佬,
拍了一部怎样的电影?
必须以胶片拍摄,是七位导演达成的共识。
一如在他们的记忆里,菲林(即胶片)是香港电影最美好的年代。
因为菲林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当时拍电影的时候,要一帧帧的计算,每一个镜头都不能浪费。
也使得每拍一帧都是深思熟虑过的精品。
同时菲林也做不了什么特效,一切都需要真实拍摄。
时代交替,昂贵和要求严谨的菲林退场,更便捷的摄像机成了主场。
摄像机谁都会拍,但菲林不是谁都能把握。
杜琪峰的想法源于:应该用最珍贵的东西拍最珍贵的故事,能与越来越珍稀的胶片相配的,只有香港这座城市。
先不论剧情,这部电影已经注入了太多情怀和致敬。
洪金宝的《练功》,取自于他忽然闪过的记忆碎片。
拿顶、飞腿,偷懒便挨师父揍。
以炫技的镜头,显一种枯燥,一种烈日下的难耐,台下十年功,交代了香港动作片的基石。
洪金宝回忆当时尽是 " 长大了要打回来 " 的心酸,到 70 岁拍下《练功》只剩感怀。
许鞍华的《校长》,讲述了 60 年代的物质匮乏。
75 岁的导演回望十几岁的日子,那是夏日、蝉鸣、公仔纸、连载漫画。
表象讲的是《校长》,但里子围绕的却是一个终身未嫁的女老师。
执笔忘饭的校长与善良淡雅的王老师,指导一群小孩成才的平凡故事。
谭家明的《别夜》,是大时代背景故事的开始。
讲述了男孩去送别即将移民的女友," 你到了那边,迟早会忘记我,迟早会忘记香港。"
这话是男孩对女友说的,也是导演对时代说的。
天空中飞驰而过的飞机,交代着移民潮的狂热,爱与现实的抉择伴随着香港人独有的漂泊于眷念。
别夜只有一夜,但却是 " 死别 " 的味道。
袁和平的 90 年代,是《回归》的年代。
与大背景的宏大不同,袁和平将落点放在了长辈和晚辈的人物设定的矛盾之上,回归到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