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像圣恩那样选择隐瞒,直接举办婚礼的,并不在少数。
然而,即便绕过家庭这关,性少数婚礼,光是听起来也知道必然充满曲折。
前文提到,圣恩和佳蓝先后询问了 3 家婚庆公司。
第一家,接通电话时很热情。
但听说她们是同性恋情侣后,电话那头沉默了 15 秒。
随后没头没脑地扔下句 " 我确认后再联络您 ",就停止了。
确认啥?
你或许无法理解同样是婚礼,他们有什么好推脱的。
但态度更加决绝的第三家公司,却给出了无奈的答案——
我们已经暂停同性情侣的咨询
因为中间会一直发生父母或家人反对的问题
仪式性的婚礼尚且如此,具有法律效力的结婚登记就更不用提了。
在韩国的结婚登记一般有四道程序——
提交申请——受理——登记——合并。
但由于同婚在韩国并未合法,他们的结婚登记只能停留在申请和受理阶段,但不会进行之后的办理流程。
更直白点说就是,他们允许你上桌,但你也只能闻闻饭菜味。
对于性少数群体最困难的恰恰是,在日常生活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完全无异。
但世界总会在很多时候默默地重申,他们是被排斥的异类。
走进办事厅的宝城和闵俊填,本来还满怀着激动。
但在拿起表的那一刻,他们便被难住了。
只有适用于 " 男女 " 的结婚登记表。
要不硬着头皮填吧?
但兴奋地掏着身份证的二人马上又沉默了——
分成丈夫和妻子
妻子那栏要填谁?
当整个世界都在以异性恋的标准预设亲密关系时,少数人该如何自处?
日积月累的压抑,带来的便是刻入本能的畏惧。
逛个超市,男友搂一下肩、牵一下手,就会害怕会不会吓到路人。
甚至在饭桌上听到家长二字,都会无意识地手抖。
已经埋藏在下意识的恐惧与忧虑,便是对所处环境最生动的写照。
其实说实在的,在韩国,性少数群体的境遇还是多少有进步。
至少,他们可以走入民政厅,做一次 " 无用的尝试 "。
别小看这点改变。
在以前,韩国对于同性申请者可是直接拒绝,连录入系统的机会都没有。
能有渠道表达自己的要求,就是一种长进。
诚然,这样的进步小得微不足道。
但对于性少数群体,点点星光总聊胜于一片晦暗。
再回到节目本身。
这样的展示,何尝不算一种难得的声音?
聊到这里,其实我们是时候回到节目的名字本身——
Merry Queer,快乐酷儿。
" 酷儿 " 一词,泛指的是在性取向和性别认同上,与传统性别二元论相左的人群。
" 酷儿 " 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在主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愿意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找位置。
——李银河《酷儿理论》
为处境并不乐观的边缘群体冠上 " 快乐 " 二字,多少是有些苦中作乐的味道了。
恰如前文所写。
这几对情侣之间的确快乐、甜蜜,有着和其他恋人同等的美满。
然而,这份快乐却的确难以为大众所承认、祝福。
这不是仅存在于韩国的问题,而是整个东亚,乃至全世界依旧未能解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