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提沈马 cp,全程几乎都是隔着十万八千里。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依然是如此的渺小。
地下的生活环境导致人们致郁率不断上升,人心也开始低迷,精神问题需要得到缓解。
为了鼓舞灾后的人们,基地又决定将独孤月在月球生活的一切进行全程直播。
这些看直播的居民们和我们没有什么差别,喜怒哀乐的情绪被独孤月带着走,一种绿叶陪衬。
最突出的绿叶莫过于是黄子韬的 " 本色出演 "。
原本是一线艺人的他,在世界末日面前也懒得继续注意形象,更何况在灾难面前,娱乐也不重要了。
" 以前我是一线艺人,现在我是什么玩意?"
" 现在你是一号线艺人呐 "
也难怪有观众看完说,一部有沈腾和马丽在的开心麻花电影,最好笑的居然是黄子韬。
虽然沈腾在片子里很卖力,在一些笑点上也都得到了反差的喜剧效果。
但这些也还是难以遮掩沈马 cp 这次的化学反应确实有点失灵了:
" 好消息是沈腾贡献了最富层次的一次表演,坏消息是成片的质量到底辜负了他。即便他以一己之力将小品升华成电影,但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二手的,成了一件昂贵而蹩脚的 A 货。"
沈马 cp、含腾量百分百,
还是让大家失望了?
故事从一开始,其实就带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
你会知道独孤月没那么容易回到地球,相反,他或许还要被迫当拯救地球的 " 英雄 "。
当年马蓝星不是没有看到独孤月,但她为了更好的大局,还是选择了准时撤离。
尽管如此,独孤月还是没有责怪她,反而更喜欢。
独孤月一直把自己处在中间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是最好的,不显眼、不露锋芒、平平淡淡。
但当灾难来临时,地球都需要这么一个 " 英雄 " 站出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而站出来的英雄心中必然有一个助推点。
例如今年罗兰 · 艾默里奇执导科幻灾难大片《月球陨落》,男女主都是为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最后主动选择牺牲自己的假科学家 K.C,则是为了完成更大的自我,实现过去没有的价值。
独孤月愿意成为 " 牺牲的英雄 ",本质上的动力则还是为了爱情,为了马蓝星。
甚至一开始独孤月是去面试工程师,但职员满了,后来看见马蓝星后才改变主意屈身地当了维修工加入团队。
但爱情线的加入也是让许多原著粉觉得改编不满意和最想吐槽的败笔,甚至连 cp 粉都磕不下去。
在原著漫画中,《独行月球》算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故事,结局也比较凄美:
男主在最后把中型火箭的逃生空间让给了月球上的精神支柱金刚鼠,然后人类 17 年后登上月球,发现了独孤月的生活照片,虽然乐观但他已经死去。
在硬科幻灾难片中,人类需要做到的就是在灾难面前如何跟时间赛跑,外加凸显人和人性的矛盾和博弈。
当然在这部喜剧中,观众也不用太担心灾难陨落,人性陨落的事。哪怕是把独孤月遗忘在月球,也好像无需有人为这一行为负上什么责任。
因为他总会告诉你,人类要有希望,问题来了那就解决它。
喜剧也在消解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拯救地球要靠咱自己,但拯救电影又何尝不是要靠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