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连续挨了开心麻花两发暴击:
先是冲着图一乐的心态,也冲着除沈腾之外全套麻花班底的噱头。
在 2022 年第一天的早晨,我去看了《李茂扮太子》。
等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深感这是踩了 2022 年的第一个坑。
不是说它不好笑,影院里的笑声就没停过,我也一直在笑。
可走出影院之后,哎?我刚刚看了个啥来着?
这种感觉,像极了我半夜刷 B 站宠物区和抖音小剧场的样子。
至少在我看来, 《李茂扮太子》透出一股浓浓的短视频气质。
也不是说短视频风不好,关键我大冷天花了 80 块钱,去看俩小时短视频段子。
它不值!它是真不值!
想达到同样的效果,我可以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更可以猫在被窝里刷手机。
我不光能笑,还能撸猫逗狗,并且一分钱不花。
当然,网上吐槽逻辑、演技、道具的人一大堆。
看在我暂时还是麻花团队粉丝的份上,我就不踩这一脚了。
不过,《李茂》毕竟不是麻花亲自投的,顶多算是 " 干儿子 "。
于是我又看了麻花投资制作的综艺《麻花特开心》。
麻了!我真麻了!
这玩意儿还不如《李茂》呢!
连挨两发暴击之后,我也开始认真思考:
有没有可能,开心麻花真的出了什么问题?
开心麻花最早破圈崭露头角,大概得追溯到 2012 年春晚。
彼时,沈腾凭借 " 郝建 " 一角,第一次让大众记住了这位前 " 军艺校草 "。
2014 年春晚的《扶不扶》,更是一炮走红。
当时的麻花可谓风头正盛,大有接过赵本山钢枪,跟德云社平分舞台喜剧天下的意思。
时间来到 2015 年,这一年是开心麻花彻底起飞的一年。
在市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心麻花捧出年度爆款《夏洛特烦恼》。
电影用非常跳脱、荒诞、离谱的方式,把 " 屌丝意淫 " 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不仅让麻花以 1000 万的投资,换来 14 亿天价票房。
更是让开心麻花在极短的时间里,就登上了内陆喜剧片之王的宝座。
在那个大陆喜剧行业,要么狂洒狗血、要么刻意模仿欧美港台的年代。
开心麻花把舞台剧和电影结合,演员们用演话剧的方式演喜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此后,麻花又连续推出票房一般但后续口碑极佳的《驴得水》、
各方面都还行的《羞羞的铁拳》、
以及让麻花团队冲上票房巅峰的《西虹市首富》。
到此为止,在大众的认知里基本形成了两个共识:
第一,尽量不要跟麻花的电影抢排期、刚正面。
因为,麻花的吸金能力极强,很难抢的过。
第二,有麻花大将出演的作品可以考虑入股,如果沈腾出演基本就是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