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经过这么多部爆款的筛选,麻花的演员们演技还是有保障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像《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包括去年的大爆款《你好,李焕英》,都有不少麻花演员参与。
不过,正所谓盛极必衰。
2018 年《李茶的姑妈》上映,打碎了一切美好。
作为血统纯正的麻花出品,又有号称才气侧漏的舞台剧扛把子黄才伦撑场面,这片能烂?
何止是烂,简直烂到令人发指。
《李茶的姑妈》开了头炮,《温暖的抱抱》光速扑街。
对了,《温暖的抱抱》虽然也请到了沈腾等人,但出品方并非麻花。
毕竟当初打的全是麻花牌,这波扑街自然也会连累开心麻花。
《抱抱》之后,同样非麻花出品却猛打麻花牌的《日不落酒店》再度扑街。
当然,黄才伦和常远这种偏 " 特型演员 " 的主儿,撑不起场面可以理解。
* 这个特别出演,算是年度宣发诈骗之王了
要上就得上主力,上沈腾和马丽!
哦,《阳光劫匪》也扑了?
那没事儿了。
再往后推时间线,就该轮到《李茂扮太子》出来丢人了。
又到此为止,开心麻花的神话破灭。
本指望大年初一上映的《超能一家人》,能凭借满血阵容赢回场子。
但一张跳票声明,让我只能等马丽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和沈腾的《四海》,看能不能找回感觉。
三言两语讲完开心麻花的故事,接下来该聊看法了。
前文我说过,当初看《夏洛特烦恼》时, 觉得那种把话剧跟电影有机结合的方式非常有趣。
在我看来,也是开心麻花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这话只适用于《夏洛特烦恼》到《西虹市首富》下映这段时间。
也就是 2015~2018 这四年。
因为这段时间里,开心麻花的体系,无疑是领先国内同行的。
当时的喜剧多集中于两个方向:
一种咱们可以笼统的叫赵家班体系,也就是赵本山老师带火的小品向喜剧及其衍生类目。
这类作品有《三枪拍案惊奇》、《乡村爱情》等。
特点是用丑角演员加大开大合的动作、语言作为笑料包袱。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理解门槛极低,能看得懂滑稽戏和小品,就能看懂这类作品。
但缺点也很明显,内容的尺度往往不好把控。
搞不好,就要变成闹剧和屎尿屁、荤段子合集。
进而让人在观影时,忽略了作者埋下的隐喻。
* 冷知识:《让子弹飞》其实是一部喜剧
另一类,则更偏向情景喜剧那样的插科打诨。
关于这种形式,感兴趣的可以先留个在看,去瞅瞅我做的三期《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史》。
总结它的优点,是成本低、对演员形象要求也更宽松。
但缺点则是 " 平 ",有些包袱笑料有观影门槛。
懂梗的人捧腹大笑,不懂的人一脸懵逼。
这时候,拥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开心麻花,就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所在。
首先,就是对表演尺度的拿捏。
最好的例子当属艾伦,那种傻里傻气的状态,既是一种夸张的演绎,又没夸张到让人生理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