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昨天因为一个热搜激动了。
看到地图上显示的台北路名,原来——
有这么多大陆城市的名字。
" 想到南京路上吃山西刀削面 ",有网友这么说。
而台北的市民即使没有来过大陆,也早就走过 " 南京 "" 重庆 "" 绍兴 "" 上海 "……
很惊讶吗?
其实,两岸也有过相互期待的时候。
Sir 想起一部老片,拍摄于 33 年前,一打开都是亲切、好奇和热肠。
今天重发一篇写过的文章,想想看我们都忘记了什么——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共 30 集,介绍了全国各地风景名胜,风土人情。
是不是好无聊 ……
海报是不是看着好土 ……
但,给你看两个细节,你就知道不简单。
这是谁,认识不?
这是青春版的释永信啊!
当时的嵩山少林,他已经是住持。
他用一口河南话,介绍着少林寺历史。
下面的更神奇。
少林绝学,隔空点火!有没有!
是他的弟子现场表演的。
再看下面这位,右边那个,谁,认出来没?
当年还有头发的腾格尔!
只有 29 岁,妥妥的小鲜肉。
他为本片制作了主题曲,也兼任蒙古语翻译。
所以,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观光片。
豆瓣上,看过的人用 9.1 高分给出盛赞。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出自岳飞《满江红》,在本片中泛指祖国。
导演凌峰,你们或许不熟。
但 80 年代他是歌坛、主持界的双栖明星,邓丽君视他为 " 知心大哥 "。
是第一个登上春晚的台湾歌手。
而他后来转了行,拍了这部《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台湾首次赴大陆拍摄、介绍祖国近况的纪录片。
可谓是两岸前所未有的破冰之举,在台湾一连播了 4 年。
不管是站在岛上望对岸的台湾同胞,还是站在今天看过去的我们——
《八千里路》都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动中国。
拍中国,当然少不了寻遍大好河山。
从 "1 块钱 " 的西湖。
到 "20 块钱 " 的漓江,都来一套。
画质不够好?是。
说实话,这风景都见烂了。
但这部纪录片撰稿水平之高,在别处还真找不到。
形容浦东开发区的日新月异,是这么说的——
夹叙夹议,话里藏锋。
说到北京烤鸭的历史,其实是起源于南京的——
介绍河南的豫剧,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说睿智风趣,再加上凌峰别有韵味的声音。
如同和一位知己喝酒谈心,这样的片,100 集都不够看。
《八千里路》搜罗了各种响亮的中国标签。
号称 " 天下第一 " 的山海关。
远近闻名的 " 狗不理 "。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恨不得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全倒出来,再把各地特产、名胜、典故一网打尽。
野心这么大,问题就来了。
台湾同胞啊,虽然都听说过,可毕竟没来过。
一到实地,摄制组也懵圈。
想去国父故居,结果胡同大爷是这么指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