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能既视感
每到一个地方,必定用当地方言采访。
大妈听到一口北京话,都怀疑他 " 台湾同胞 " 的身份。
看到搬新家,他就去凑个热闹。
白事也要过问。
份子钱也随一份。
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
从台湾来,自然也少不了寻访原本只出现在课本上的民国踪迹。
国民革命根据地广州。
南京中山陵。
当然他也去了青藏高原,和老乡一起很 high 地唱起——
" 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 "
一些途中的细节,让凌峰倍感意外和亲切。
流行的食品,是 " 台湾风味 " 的方便面。
随处都能听到台湾的流行音乐。
大学生们,憧憬着琼瑶式的爱情。
说到文艺,《八千里路》还跑去长春,记录了中国第一个电影节——
92 年长春电影节。
杨德昌去了,说,世界越来越小了。
陈凯歌去了,说,感觉大家都是中国人。
徐克去了,表态,想把电影拍出更丰富的内涵。
而电影节的主办方,则打算借势推销长春土特产。
用当时流行的话说,"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
当年的广州,比今天吃得更生猛,Sir 都吓了一跳。
市场上随处可见——
蛇。
狗。
果子狸。
对了,正好还赶上集体练功的神奇场面。
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
整个社会,都带着 "80 年代 " 气息。
那时的偶像,说着不明所以,但就是特别有力的话。
这些传统的,现代的,物质的,精神的东西,一点点穿透着凌峰。
他在寻根之旅上,一点点找回了故土。
可他也发现,有些东西,也一点点地失去了。
采访 " 安东 " 官员时,对方马上纠正,我们现在改叫 " 丹东 " 了。
来到有中国 " 第一大淡水湖 " 之称的洞庭湖。
发现由于建国后填湖造田,洞庭湖已经大面积缩水,早已不是第一。
他一直以为属于国内的领土,也不再是。
沧海桑田,河山变色。
新的事实改变了旧的地理。
他读的台湾课本,已经落后了现实四十年。
凌峰带回了他的所见所闻,向台湾观众介绍故土新的面貌,台湾的观众也怎么都看不够,不停催更。
后来有了小三通,自由行。
有了电影、综艺、流行音乐,有了联通世界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