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创作者在这里有任何隐喻式的表达,但这个略显凄凉悲壮和挣扎的设定,的确是香港电影人才写得出来的。
2.
糙
那,为什么口碑和票房只会中规中矩呢?
这就是港片在过火与癫狂背后,另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了。
应该说,绝大多数港片,是真的糙啊。具体到《明日战记》,体现得尤其明显。
或许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机甲设计和视效制作,又或者是更简单的预算吃紧,电影的创作逻辑明显不是从文本和故事出发,而更像是" 先看看我们能做出什么科幻动作,再根据动作去设计剧情 "。
于是就能看到,电影现在的片名和剧情梗概,和最初立项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的故事,更像是《环太平洋》的变种,走的是人类机甲对抗外形机械的路子,2015 年最早一支先导片,里面的内容也几乎和现在的成片没有任何重合。
后来完全推翻重来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很可能出发点还是四个字,量力而为。
不管怎样,都无法掩盖这个剧本的薄弱与粗糙。
平心而论,只看制作体量和故事容量,《明日战记》算不上标准的大片,称其为爽片,或B 级片,是更为贴切的。
没头没尾。
简单至极的背景介绍,然后快速进入连场打斗,中间用各种兄弟情、正邪对抗串联人物和故事,最后搞定收工。毫无拖泥带水,也不搞宏大叙事,包括指挥部内的所有戏份,和画着奇怪妆发的张家辉的反派设定,都显得如此敷衍潦草,漫不经心。
一个字,糙。
但过去的港片也糙,为什么就那么令人怀念?
《明日战记》和过去港片相比,差就差在那个最关键的,人物塑造上。
经典港片的人物魅力何其极致,甚至可以说,多少人对港片的怀念,很大程度就是对那些经典角色的怀念,那也是当年香港电影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古天乐这次吃亏在,生命力全给了科幻和视效,可能,真的顾不上人物和故事了。
电影的几个主角,和几组关系,都只能说是套路中的套路。乃至港片最擅长的兄弟情,也因为文戏的删繁就简,和台词的生硬无趣,而显得干瘪无力。
看看这几年的案例就知道,现在的爆款,太依赖能不能在情感上征服观众了。
单纯的视觉春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况且内地尺度下,春药能有多刺激大家也心知肚明),见多识广的观众,要的是沉浸,是代入,是跟随人物经历一场情感上跌宕起伏的极致 " 冒险 "。
这背后首先要规避的,就是糙。
但《明日战记》,恰恰就继承了这个港片基因 ……
3.
" 双标 "
如果说,我们要给《神探大战》和《明日战记》找个不同,或者说《明日战记》区别于过去港片的地方,很明显的一点是:
《神探大战》是本港气质的,而《明日战记》则完全是好莱坞化的。
内地电影过去已有太多的例子证明,单纯的模仿,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当然,《明日战记》有自己的特殊性。
因为古天乐个人对科幻电影的喜爱,因为 10 年前被《阿凡达》《钢铁侠》等大片所刺激,也因为华语电影在科幻类型上的长期空白,古天乐决定做这样一部电影。
某种程度上,它和《流浪地球》《上海堡垒》一样,都是华语科幻电影的先锋实验者,从最终结果来看,它的质量也介于那两部电影中间,既没有像郭帆那样一飞冲天,也没有如滕华涛那样一败涂地。
客观来看,能有这样的平稳落地,已属不易。
所以,如果《明日战记》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一个不及格的差评,但现在,我会给到它7 分的(国产片)高分肯定。
有人一定不喜欢这样的所谓 " 双标 " ——差就是差,不好就是不好,双标只会害了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