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乡土中的中国》,山东淄博当地的农民杜深忠说:
" 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这里的二亩贫瘠土地不养人。"
他们忙活一年,全家收成 7300 斤苹果,年收入不超过 8000 块钱。
这是相对大西北自然资源更好些的山东。
仅仅靠着种地就能买手机,开汽车的庄稼人终究是少数。
每天浸染在网络世界里的人,只相信乡村的田园牧歌,向往大隐隐于市的悠然闲适。
但却不知道,真正贫穷的农村,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心酸和艰难。
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中有一句话:
"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
这些人正真实活在这片土地上,为了熬日子,埋头苦干着。
被岁月静好包围着的人必须承认:
有些生活,你看着炼狱,但对别人来说就是日常;
有些苦难,你觉得离谱,但对别人来说切合实际。
某些 " 专家 ",醒醒吧!
对真实生活面貌的质疑和指点,除了很多年轻人,还有某些 " 专家 "。
专家,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权威性的名词。
但现在,却越来越觉得变了味儿。
因为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在热搜看见各种 " 专家 " 的奇怪建议。
" 找不到工作,你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私家车用来跑滴滴。"
" 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
" 应该付费上班,解决大学生就业。"
" 应该征收失业税,没工作的要交钱。"
" 我们国家找不出真正的穷人。"
" 年轻人要放弃高薪职业,去赚钱少的岗位锻炼自己的意志。"
" 租房也能生孩子。"
" 专家说据不完全统计农民的纯收入已经达到了 16000 块钱。"
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些专家的每一句话都足以惊掉我的下巴。
抛开贫穷的农村不说,看一线城市上海。
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7.22 万元。
乍眼一看,这也太多了吧。
实际呢?
上海 2020 年薪资水平数据显示,月入过万的人只有 20%。
剩下的那些人,大概率在失业时,没有能拿来跑滴滴的私家车。
更没有能出租的房子,甚至连自己的房租都交不起。
前段时间明星卖惨上了热搜后,评论区暴露了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为了省 10 块钱的打车费,在烈日下走了半小时;买一个 100 块钱的短袖,觉得很贵。
两个农民工买了 4 个桃子,7 块钱。
他们对着其他工友说,
你猜这桃多贵?
半夜摆摊饿了,
点了旁边一碗方便面,要 15,心疼坏了,
还问要不要加蛋。
当然不加了。
这就是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省吃俭用,斤斤计较。
不是想,而是不得不。
那些所谓的 " 专家 ",对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巨大的误解。
但却喜欢站在精英阶层,对普罗大众的生活指手画脚。
他们没穷过,当然不懂。
但更悲哀的是,有些普通人同样无法理解别人的贫穷。
前段时间,一位博主在网上分享自己中学时期的经历。
因为住的是寄宿学校,所以平常没办法到外面吃饭。
好不容易,家里同意报销一顿必胜客,他为此一天没有吃饭。
但有条评论,太刺眼。
" 怎么才是必胜客?"
" 因为我觉得必胜客就是很平常的餐厅,拿来当奖励我觉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