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主打空战,废弃医院主打幽闭空间式恐怖,快要坍塌的大楼主打跑酷,高速追车主打肉搏,最后的地面大战则是大杂烩汇总。
各有特色,层次分明。
但,最终出来的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百分之九十的镜头都是近景,中景或者特写。
摄影不稳,运镜和剪辑还贼快。
简单点说,你只能大概知道他们在打架,但大部分时间都很难看清他们在怎么打。
此外,整部电影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 变身镜头 "。
这是让观众觉得 " 真 TM 帅 " 的核心镜头。
然而本片却只有变身时的惊鸿一瞥,完全称不上过瘾。
我个人不太相信这是因为导演想故意做成这样。
多半是因为每一帧的清楚,就意味着每一帧都需要更多的钱。
因为,虽然比较少,但电影中也出现过几个呈现细节及质感的慢镜头。
比如当刘青云机械腿联动助力,爆踢机器人时,观感便明显更加赏心悦目。
特效组看起来是有这个实力的,只可惜并未能贯彻于全片。
这也是为什么前文写的是,本片只能说在基本层面上达到了机甲爽片的目的。
特效和机甲有了,可是又看不太清。
爽了,却不是特别爽。
什么都想要,结果好像什么都没做好。
其实想要展示特效,真的需要那么多场打斗戏吗?
是否应该少拍一些动作戏,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打磨剧本,求质而非求量呢?
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影迷的疑问。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希望,下一次他们能做得更好。
6.5,估计还会降
电影之外
总地来说,《明日战记》大概也就是个及格水平。
但终归还是很难让人狠心下来批评它。
它更多的意义并不在于电影本身,而在于电影之外。
向来劳模活快的古天乐,这次却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准备这部电影。
因为于公于私,这部电影对他来说都太过重要。
于私,古天乐本身就是一个科幻机甲迷。
在很多报道里也可以看出来,古仔是一个童心很重的大男孩。
他甚至专门有仓库用来存放收集的手办,数量之多让人艳羡。
早在 2009 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就坦言自己很想拍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片。
但囿于无人可供借鉴,前前后后花费近十年才得以完成。
于公,除了如今已经众所周知的古校长这一头衔外,很多人可能忘了——
他还是香港演艺协会会长,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
投资拍摄参演各种类型的电影,资助老艺人,提拔新演员新导演 ......
前期后期各种电影方面的工作,他都一直在默默做着。
他不怎么谈自己对于香港电影事业的贡献,但从其他人的评价中也可见一斑。
香港娱乐圈的人提到他,几乎就没有不拍手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