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于物品质量、或礼貌问题,大老爷们随便坐,女性不能坐只因为——
会晦气。
会 " 湿 " 焦。
会影响剧组拍摄。
来源 | 微博 @罗套套
玄学说法俨然成了墨守的规矩。
但说白了,这些忌讳要么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安慰。
要么就直接是包裹着歧视的封建余孽。
而这,又和前一阵沸沸扬扬的 " 女人不许坐龙舟 " 的 " 传统风俗 " 何其相似?
看到这,或许你也能隐约觉察到一点。
相信医生的 " 科普 "、道听途说的 " 偏方 "、不明所以的 " 玄学 ",不止明星,也是你和我都可能遇过的事。
在镜头前,明星的形象包装得过于完美无瑕,难免失真。
偶尔露些无关紧要的破绽、出些无伤大雅的丑,甚至于说吹些哄人玩的牛,反而多了几分无异于你我的生活气。
它的离谱,可能是基于明星个人的文化水准。
又或者是人在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下,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比如很多台湾艺人热衷在综艺里大讲自己遇见 " 阿飘 " 的经历。
讲的、听的往往都一本正经当真事。
诙谐些的结果,许是明星认识不足,为自己 " 人傻钱多 " 买单;
或是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达到夺人眼球的一种综艺效果。
严肃些的,可能是某一行业圈层的特定说法。
但,笑归笑。
掺杂其中的有毒 " 科普 ",却不得不警惕。
毕竟,所谓的 " 明星效应 ",也时有失灵。
眼看着明星代言接连翻车,最终吃亏的,往往还是盲目相信的自己。
不管是 " 伪科学 " 的制造者,还是搬运工。
公众人物有言论自由,但也不能忘了身上背负的影响力。
既然享受着被追捧的狂热,也得顾及被效仿的后果。
相比素人,明星们当然有更多的试错成本。
但,规避不良的责任,却理性比素人大。
对于明星的这些伪科学言论,我们大可以当作反面教材和饭余谈资。
怕只怕,当 " 有毒的伪科学 " 被包装和鼓吹成 " 科学 "。
事后明星们或许可以全身而退,当真的我们就不一定输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