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锌财经,作者 | 陈妍,编辑 | 大风
这个暑期档,《独行月球》几乎成了一枝独秀,在逗笑观众的同时,也成了近段时间电影市场难得的高票房电影。毕竟《独行月球》处处显露出 " 刻意 "。
百分百的 " 含腾量 ",沈腾马丽时隔七年再度合体的噱头,熟悉的段子笑点,直接把电影 buff 值拉满。截止目前,《独行月球》的票房已经超过 20.43 亿元。
不得不说,近几年来,开心麻花几乎和中国喜剧画上了等号。2022 年电影票房总榜前三名,有两部是开心麻花的电影,《独行月球》就是其中之一。
电影《独行月球》海报
但电影作为一个内容创作领域,过于单一的标签也并非好事。除了爆米花式的电影之外,喜剧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再早些年,那些带着讽刺和悲剧内核的喜剧比比皆是。
从上世纪的冯氏喜剧、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到以宁浩为代表的黑色荒诞喜剧,再到如今做成中国喜剧第一大品牌的开心麻花,国产喜剧江湖也曾经风起云涌过。
冯氏喜剧,开天辟地
坊间有这么一句话调侃中国电影业:" 中国影视倒退 30 年,还能有这种好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商业喜剧史上诞生两朵奇葩,分别是冯小刚和周星驰,一北一南,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喜剧进入黄金年代。
那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年代。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改革开放的红利让中国经济充满朝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创作也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对各种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八十年代末期,由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受到追崇,电影中的荒诞戏谑、辛辣幽默,让观众笑过之后还能感受到人类的生存智慧。
此后,冯氏喜剧开始统治九十年代内地喜剧市场。
1997 年底,冯小刚改编王朔小说的电影《甲方乙方》上映了,它凭借 3600 万元的票房,夺得了 1998 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还确定了 " 贺岁档 " 的概念。那个时候,北京的人均月薪才 1000 块左右。
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甲方乙方》的剧情,可以概括为荒诞下的狂欢。四个无业游民合伙开办了个叫 " 好梦一日游 " 的公司,唯一的业务就是帮助别人做白日梦。这公司现在听着离谱,在当年可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国家号召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好梦一日游 " 属于其中的创意产业。
" 好梦一日游 " 的客户千奇百怪,有天天跟老婆发脾气的丈夫想体会受气滋味的,有明星想做回普通人的,还有大款想体验贫穷生活等等。每一段故事从幽默、荒诞开始,却以沉思、流泪结束。
付彪扮演的丈夫不理解妻子为什么愿意一直受他气,最终得出了 " 受气很过瘾 " 的谬论。" 好梦一日游 " 为了达成客户心愿,并教育他,就设计出 " 地主压榨农奴 " 的名场面,那句 "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 成为影史上的经典。
影片中,大明星唐丽君过惯了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的生活,想要圆一个 " 普通人 " 的梦。可 " 好梦一日游 " 公司帮她策划从娱乐圈隐退后,她失去了簇拥的粉丝,也没有了媒体炒作,开始变得失魂落魄。当她想重做大明星时,却发现导演、电视台拒绝她,经纪人也抛弃她。
这个片段很前卫,放到今天仍不过时。那些自命不凡的明星、偶像,以为自己能只手遮天,但没有了公司和平台的包装,他们什么也不是。粉丝爱的也不是明星本人,而是虚幻的人设。当他们失去了商业价值,就会被抛弃。
在圆 " 吃苦梦 " 的桥段,尤老板想体验一下受苦的滋味,被公司 " 下放 " 到农村去,没收了手机和钱。两个月后,他饿得把村子里所有鸡都吃了,连耗子都没放过。
何不食肉糜?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尤老板,坐上来接他的奔驰车时,才意识到,贫苦不是锻炼或体验,而是挣扎生存时的无可奈何。《甲方乙方》用讽刺的手法,呈现出那个时代的贫富矛盾。
整部影片由一系列的荒诞故事串联起来,它们都在阐述一个道理: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