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独有偶,一位在电影节堪称神一样存在的导演,也说过类似的话——
黑泽明
“最难的是提高观众的电影欣赏水平,电影院只放垃圾片,观众很容易相信那就是电影。”
![](http://imgq8.q578.com/ef/0809/139ee894d605be21.jpg)
你看,虽然是一个意思,但黑泽明说出来是不是就有理有据?
可冯小刚也是话糙理不糙,消费者之于资本是逆流关系,但总会间接影响,常言道“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烂片上映后就必定赔钱,那肯定会抵消掉大部分浑水摸鱼的投机分子。
就比如说滕华涛,他一定不会拍《上海堡垒2》了。
![](http://imgq8.q578.com/ef/0809/5fc226704bd44a77.jpg)
但将时钟拨回五六年前,那是中国电影最黑暗的日子。
那冯小刚开炮的2017年说,这一年王宝强的处女作《大闹天竺》在一片骂声中拿到7.56亿票房。
他心知肚明这是一部烂片,但还是挡不住人们买票,最后干脆亲自领金扫帚奖,以此谢罪。
![](http://imgq8.q578.com/ef/0809/43622c29edc98914.jpg)
还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后就口碑稀烂,豆瓣只有3.9分。
但上映首日就拿下1.69亿票房,3天就破3亿。
![](http://imgq8.q578.com/ef/0809/5555d4e7090b70a1.jpg)
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前任3》。
一个狗尾续貂的标准烂片,脑门上都烙上了“圈钱”二字,却因为出色的短视频营销一骑绝尘,用3000万成本博得19.4亿票房。
![](http://imgq8.q578.com/ef/0809/8988e5ffc0da82ac.jpg)
将视角拉开,那几年还有郑宝瑞斩下22亿的西游记系列,王晶狂卖26亿的《澳门风云三部曲》,邓超的导演神作13亿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鹿晗+井柏然破10亿的《盗墓笔记》,大鹏都纳闷为何能卖到11亿的《煎饼侠》...
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郭敬明的《小时代》。
骂声越高声势越高,评分越低票房越高,似乎全国人民都换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喜欢看烂片。
![](http://imgq8.q578.com/ef/0809/596a896ec323c57a.jpg)
《小时代》一共三部,最后郭敬明还一分为二剪开分两部上,在那个张艺谋才卖2.9亿的年代,他一个人就狂卖了18亿。
《小时代》可以说是国产电影之耻,它铭记了一个“审丑”的时代,一个越黑却越会红的畸形消费市场,而酿造这一丑闻的背后,只是只因为强大的盲目崇拜——
“我哥哥/姐姐拍的,我必须去看。”
![](http://imgq8.q578.com/ef/0809/4abd5469873802f4.jpg)
再将时钟回拨到2006年。
那一年,张艺谋在张伟平的教唆下筹拍《满城尽带黄金甲》,把雷雨改成古装,甚至为了票房与噱头不惜采用当红小生周杰伦,成了国内首批拥抱流量的大导演。
而同时,贾樟柯那部威尼斯金狮《三峡好人》也同期上映。
![](http://imgq8.q578.com/ef/0809/5703aa427654d2db.jpg)
结果《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一片骂声中狂澜票房,一不小心斩获2.9亿,直接锁定2006年冠军。
而《三峡好人》呢?
30万。
差了近1000倍。
![](http://imgq8.q578.com/ef/0809/8efd0bdefc6df22e.jpg)
后来,贾樟柯在北大宣传时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就想看看,在这样一个崇拜‘黄金’的时代,有谁还关心‘好人’?”
如今16年过去,现在的市场,终于迎来了转变。
我不能说人们都会关心“好人”,但最起码都不会去崇拜“黄金”了。
![](http://imgq8.q578.com/ef/0809/4b9f3f0f2ed34c02.jpg)
上一部电影垮了,下一部吹的天花乱坠也没人看,口碑不好,宣发砸再多钱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