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经历过的东西、它们带给你的东西打包,在演戏这条路上就会越走越好,因为你身上的行囊变多了,你以后演戏的时候,能拿出来的东西也就更多了。"
然而在面对何幸运这个角色时,校园里的优等生竟有了一股无助感。别说把自身的经验套用在何幸运身上了,要理解这个一度误入歧途的女孩,都把张可盈折磨得够呛。
在读剧本时,她和很多观众一样,对幸运的直接感观是 " 生气 ":为什么受欺负了要忍气吞声?明明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为什么不大胆去做、去捍卫自己的权利?明明厌恶虚伪丑恶的暗地交易,为什么自己也参与进去,甚至从中获利?为什么这个满怀理想的学霸少女,一度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在让人 " 血压飙升 " 的剧情播出时,张可盈在微博上发布了 " 自己扇自己 " 的视频," 求生欲 " 满满。/@可可张可盈
张可盈直言,自己最受不了的情节,就是何幸运主动撤销猥亵的起诉,并接受了施暴者 10 万块钱的补偿。姐姐幸福和律所的关涛师兄都在努力帮幸运讨公道,她却在利益诱惑下把自己 " 卖 " 了,这让张可盈很伤心、失望," 难受得要死 "。有一段时间,她的情绪很糟糕," 我身上有一部分不安是幸运的,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我很挣扎矛盾,不知道如何自处。"
但转念一想,何幸运的选择其实很真实,她有她的顾虑:"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时,想法就会很不一样。如果没有设身处地地感受过他人的处境,就不要去一味指责或是评判。"
从遭到猥亵时的愤怒和不甘,全村人都认为那只是 " 闹得有点过火 ",到初入职场时被上司性骚扰、抢功劳,孤独和无助让何幸运的自尊心濒临破碎。知法懂法又怎么样呢?特定的情境让知识和意志都显得苍白无力。
猥亵事件前后,村里的男性集体噤声,只有姐姐幸福全力支持幸运。
和无论如何都要 " 讨个说法 " 的姐姐相比,幸运是个更 " 现实 " 的人,虽然深受其害,但她默认了弱肉强食、利益至上的社会达尔文逻辑,她为自己想象了一个简单而残酷的 " 成长途径 ":到达强权者的位置,为此可以做出妥协。
幸运一度在利益的诱惑下妥协原则。
在剧集的前半段,我们见证了何幸运的委屈和痛苦,更多地对她抱以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的同情,然而在后半段,当幸运接受权钱交易,走上一条 " 歪路 " 后,这个转变的展现尤其重要。
张可盈说,自己喜欢在脑海中去架构角色的所有生活,画面的细节尤其能戳中自己。对于何幸运而言,她的转变可以浓缩到一杯咖啡中。
" 以前的幸运总是唯唯诺诺,低着头,听从别人的安排。但后来慢慢地,她接受了唯利是图的职场法则,做出了成绩,变得更自信了。从前在玻璃橱窗里可望不可即的咖啡和蛋糕现在变成了日常。她喝的可能并不是咖啡,而是一种自我的格调和姿态。"
虽然不大认可,但在和幸运的相处中,张可盈渐渐理解了她的不安和无助,也包容了她的挣扎和转变。
在剧集末尾,看着据理力争的姐姐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一贯的勇气,最终干出了一番事业, 幸运这才意识到 " 成功 " 的标准不是单一的;与其一味地妥协,逼自己加入权力上位者的行列,作为独立、有智识、有良知的人,广阔的天地间有太多可施展拳脚的方式了。鼓起勇气去挑战陈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同时善待他人,才真正说得上是活得坦荡自在。
最后,何幸运下定决心离开了给她所谓 " 都市白领 " 身份认同的大律所,加入了满怀理想主义的师兄关涛的团队;在虚伪的利益和具体的人的正义之间,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正如台词所说,她领悟到了什么是该放弃的、什么是该坚持的:" 从前的何幸运会被他人的话引导,没有太坚定的自我,在真真正正经历过一圈沉浮之后,她能够去屏蔽一些东西,同时坚定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向着那个目标坚定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