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这个玩笑,好莱坞亚裔纷纷开始撤赞和取关。
随后有德普粉丝辟谣,其实部分亚裔明星根本没有关注过德普,所以没有取关一说。
这里的真真假假,其实大部分 " 吃瓜群众 " 都没有想要去验证,如今许多的 " 瓜 " 亦是如此,所以后期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 " 反转 "。
至于相关的辱华或是辱亚言论,也都是各执一词。
起因是因为曼森在信息内容说,自己妻子的妹夫是 "zipper head",然后德普作出了回复:Lemme know,brother。
这个带有辱亚的词汇其实不过是针对曼森女友的日裔妹夫。
很魔幻的是,明明是关于德普的内容文件,却有人总能够把舆论矛头再一次指向艾梅柏,典型的思维逻辑就是,XXX 辱华是假,XXX 反华才是真。
艾梅柏作为当事人,当她指控被德普暴力时,在整件事情中,却还要不断被网络侮辱,分帧去解析她的表情,恶搞她。
这早已超脱了事件的讨论本身,而是上升到一种集体性的 " 厌女情绪 "。
父权社会下的" 厌女狂欢 "
无论你支持谁,艾梅柏在这场官司中所受到的侮辱都是一种既定的事实。
德普的粉丝管艾梅柏叫" 说谎成精的捞女暴力诈骗犯 "。
而且因为德普的影响力,这场带有厌女情绪的侮辱狂欢是全球性的,如果你觉得艾梅柏是活该,那这个铁锤迟早也会砸到你身上。
当初德普胜诉之后,Metoo 的联合创始人 Tarana Burke 就曾经说,对女性来说,这是一场有毒的灾难,也是最大的诽谤之一。
同时也有性暴力专家表示,这个结果敲醒了一个警钟,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不能保证平等保护的制度。
"Heard ’ s lawyer says verdict sends ‘ a horrible message ’ while sexual violence experts say it reveals a system that doesn ’ t guarantee equal protection"
整件事情最魔幻的舆论是,大家对着艾梅柏侮辱 P 图玩烂梗的同时,另一边却在夸德普在法庭上画画吃软糖可爱反差萌。
明面上是在支持德普,实际上是一种厌女而不自知的狂欢。
大家也总是习惯于在父权社会的制度下凝视女性,一种权力压制。
就拿艾梅柏在庭上的哭诉来说,多少人一帧一帧地去分析她的表情,分析她作假不真诚:" 她在哭,但是没有眼泪。"
甚至还卷起了一股模仿恶搞风。
还美名其曰 " 浅浅恶搞一下 "。
根据这个逻辑,那以后是不是只要不相信或是不喜欢某位家庭暴力中控诉的女性,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她?
这种大范围对艾梅柏的恶搞,包括舆论的侮辱,比起法庭的宣判,媒体大众更早一步就对艾梅柏进行了宣判和惩罚。
《My Body Keeps Your Secrets》的作者 Lucia 曾经发出过自己的担忧:
" 她应该要被认真对待,但显然在大众眼里,他们在没有听见她的证据之前已经先斥退她了,这对准备要挺身而出的受害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
家暴从来都是一件可以拿来开玩笑的事,更别说将它奇观化,无论受害者是男还是女,奇观化暴力原本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而女性在公众舆论战里的形象则更容易被塑造成 " 疯女人 ",也是属于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 Lucia 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在官司进行期间,舆论一直对艾梅柏进行大量的侮辱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