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没有时间了,必须综合现有条件,为辩护人选择最保险的辩护策略,而不是让当事人陪着他们用自己的前途去冒险。
两个人都在为当事人考虑,方旭是绝对理性的,顾念此时感性占了上风,或者出于某种信念的冲动——
如果当事人无罪,为什么要去坐牢?
于是,哪怕有一丝希望,她都要去争取。
这也是生活磨砺赋予她的人情味。
尽管这个案子最终胜诉有巧合的成分,但顾念在过程中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对问题的穷追不舍,以及真正维护委托方的良善,都彰显她是一个冷静严谨又有同理心的优秀律师。
在律所里,顾念一步一步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质,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到这,种种对全职妈妈重回职场的歧视,已不攻自破。
《玫瑰之战》里,顾念有一条清晰的职业成长线。
随着价值得到发挥,她逐渐找回信心,婚姻留给她的心理创伤也慢慢得到修复。
得知自己跟方旭只能留一个时,她说 " 我一样不想失去这份工作 ",话语是柔和的,眼中闪烁出的是笃定的光芒。
顾念的形象,其实与袁泉的荧幕形象高度适配。
袁泉在《我的前半生》里是干练独立的唐晶,在《中国机长》里是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刚强和柔软兼具的乘务长,在《中国医生》是有担当有魄力的文婷医生。
她塑造的角色与她本人的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温柔而坚定的印象。
这与顾念以全职太太的身份重回律所后,兼具理性与感性,傲气与接地气,有阅历有沉淀的气质相符。
袁泉富有层次的表演,赋予女主一个十分丰富而真实的内心空间。
哪怕前几集把重心放在了顾念的事业上,对她的感情状况较少着墨。但从袁泉的表演细节和角色塑造上,依然为这个角色的婚姻情感留下了可挖掘的空间。
第一集丈夫被抓,顾念旁听庭审时,满脸担忧。
检方拿出丈夫跟一名女子的照片,丈夫申请不公开处理(涉及隐私,旁听人员会离席),顾念脸上露出了无措与慌张。
顾念回到车里,看着一家三口的照片,眼神从怀疑到冰冷,最后一把揪下照片,伤心与绝望接踵而至。
车一溜烟开走,留下垃圾桶上丈夫的物品。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话,全靠袁泉的表演来体现。
其实剧情并没有交代顾念当时的人生已跌落谷底,到后面她和当事人的对话才透出这层事实。
但从袁泉的演绎上,你已经能感受到角色的心境变化。
但她没有时间咀嚼悲伤,只能用工作把自己填满,忘记悲伤,麻痹自己。
她搬新家也没有带走丈夫的东西,丢下一家三口的照片,任其落满灰尘。
后来她婆婆把儿子的东西拿回了新家,巨幅照片也重新挂在了墙上,顾念看到后直接有心理阴影。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难以修复的情感创伤,任何人都难以消化。
但顾念咬紧牙,独自撑过来了。
她说," 我接受这一切,我转变方向,并开始新的生活,这很难,真的很难 "。
" 但你要允许新的生活,开始发生。"
顾念有一重隐形的自我修复、自我对抗的过程,被融进了袁泉细腻的表演中。
这样的女主在国产剧里,不多见。
勇敢触及全职妈妈就业困境的社会议题,在国产剧中同样难能可贵。
尤其是剧中两位女性,有一段关于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对话。
直接戳穿了关于职场妈妈困境的真相。
令仪担心顾念的家庭问题(丈夫涉案,女儿年幼需要照顾)会影响工作,顾念作出保证,会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协调好工作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