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也类似。
朴赞郁依旧在用一个夸张的戏剧作为引子。
让一个警察与一个用 " 凶案 " 才能见到心上人的女人,相爱,分手。
抓马的故事之下,再深挖,才能看出隐藏在这层情欲流动中的微妙。
几个细节。
瑞莱被海俊传唤到警局做笔录,转眼已经到晚饭时间。
男方点的外卖,是妻子不喜欢吃的寿司。
吃完,二人沉默着整理起饭桌。
镜头并没直接给两个人脸上的表情。
却给了两双井然有序的手。
两人共同清理着 " 偷吃 " 之后的痕迹,心照不宣,不言而喻。
默契,是越界的前奏。
接下来还有一组对照,同样是双手。
海俊与妻子,每周一次的 " 例行公事 ",海俊的走神,和妻子压在胳膊上的麻痹感。
让这两双手看起来早已不在同一平面。
当然这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出轨狗血片。
从一双手的同频。
到两颗心的亲近。
中间,还要跨过山和大海。
02
朴赞郁把这段感情里的起伏、障碍、甚至现实的困境,通通藏在了画面里。
少即是多。
无声胜有声。
比如,表现人物之间奇妙又诡异的命运。
电影便多次运用蒙太奇式的转场。
削弱空间感,打破剧情之间的壁垒。
比如,表现案件中的疑点。
一个普通的正反打,只需要把镜头倾斜一点。
提醒你——
尸体,临死前在 " 看 " 什么?
而在所有镜头语言中,运用得最多的。
是监视。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 " 眼睛 "。
被害人的眼睛。
佛祖的眼睛。
鱼的眼睛。
都在窥探。
眼睛代替了镜头,以第三者视角,在警察和嫌疑人,男人和女人之间,拉出另外一个窗口。
展示了一场关于 " 爱 " 的围猎游戏。
海俊监视着瑞莱,因为她有杀人嫌疑。
可这种监视并不纯粹。
下一秒,他就 " 走 " 进她工作的房间里。
由主观镜头转为第三视角,并让海俊直视银幕,将观众带入他的大脑内。
直观地让观众看见他对瑞莱幻想。
观众看着海俊,是如何一步步 " 爱上 " 瑞莱,走进她的温柔陷阱里的。
他模仿她的生活,模仿她喝的酒,她用的笔,把自己代入了她的生活。
警察牢固的职业使命,出现了一些动摇。
再后来,不知不觉。
在瑞莱的眼中。
望远镜的监视,成了有情人的缠绵和流连。
如果说,这时海俊对瑞莱的感情,还带有一丝猎人捕猎的玩味。
那么,佛祖眼睛下。
爱意变得正大光明。
在这里,瑞莱和海俊完成了第一次约会,两人亲昵地为对方擦护手霜涂唇膏,猎人和猎物完全站在了一起。
但,别忘了。
在这里海俊还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