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羽山》?
《山海经》中记载:羽山下多水,山上雨量充沛,不长草木,有很多蝮蛇。
天帝孙子鲧偷窃息壤治洪,被杀死在羽山附近。
而瑞莱的首任丈夫,正是死在山下。
个中关系,不言自明。
不仅如此,《山海经》也在暗示瑞莱的命运。
瑞莱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的护工,是因为曾在国内照顾过重病的母亲。
病床之上,瑞莱也在为母亲讲述《山海经》。
这是她的来处。
母亲恳请瑞莱杀死自己,将骨灰带去外公的埋骨之山。
这是她的去处。
虽然历尽艰辛完成了母亲遗愿,但瑞莱从不喜欢山。
在编剧对《山海经》的解读中,山不仅代表实体的山脉。
同时也是象征山一样性格的人。
利爪硬壳,擅长在这世间争斗攀峰。
而海一样的人,正如真实的瑞莱。
湿润柔软,却常常不得不在世间磋磨。
来源 B 站:畫外音 voice_over_
瑞莱渴望回到大海之中,实质是想还原本真。
所以她房间里的墙纸是海浪。
手机壳、记事本也是蓝色的潮涌。
但她不得不在各种山石般的男人之间流淌碰撞。
被第一任丈夫家暴。
被第二任丈夫利用威胁。
而两个男人的死法,甚至也照应了山与海的主题。
对于瑞莱来说,同样喜欢海的海俊,看似成了唯一的柔软。
但瑞莱的爱情,终究不敌海俊身为刑警的尊严与骄傲。
海俊身上保留着山世界的攻击性。
又终究不敌瑞莱强大的吸引力。
山海之间的碰撞,将电影故事在二人的拉扯中变得更加精彩。
这一点,从电影海报上已经可以窥得一二。
编剧透露,初版结局是海俊找寻瑞莱追至海边。
为了成全海俊的尊严,瑞莱做出了意想不到的抉择。
而等到海俊从疯狂追逐的行为中回过神来。
才发现自己已经逐渐淹没在海中。
虽然电影的正式结局并未采用这一版,但也足够震撼。
瑞莱如潮汐般静静消失无影踪。
留给海俊崩塌的世界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注脚。
以中国演员、中国典籍为基石的《分手的决心》。
让韩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了更大的声量。
但同时,片中汤唯以外的中国元素却鲜少被人提及。
这样的事实,让鱼叔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为《山海经》还能有此番再创作而欣喜。
另一方面,也不免有些遗憾。
而这样的遗憾,远不止《分手的决心》。
去年,电影《兹山鱼谱》的出现,就已经让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兹山鱼谱》是一部典型的历史文人电影。
贬官丁若铨,从庙堂被发配至边远落后的渔乡。
「见众生」的生活,让丁若铨对当地丰富的鱼类产生了兴趣。
他企图编纂一部鱼类图谱。
碍于经验受限,丁若铨与想读书入仕的渔夫昌大协议。
用自己深厚的儒学积累,交换昌大扎实的鱼类知识。
电影在亦师亦友的二人相处、争论、背离、和好的故事发展中。
呈现贬官文化以及对儒学两面性的反思。
甚至在心远地偏之处,真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然而反溯历史,中国才是儒学渊薮,贬官文化发源地。
例如放逐乃作神篇《离骚》的屈原;
贬官成就现实主义诗史的杜甫;
一生流离动荡却成《赤壁赋》的苏轼。
坐拥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
中国电影的枪口却已哑火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