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亲手挖了一座山,被海吞没。
她的海,是海俊。
《分手的决心》最让人拍案叫绝的,
无疑是朴赞郁通过神乎其技的导演技法和视听调度,将一个西方类型电影进行彻底的本土化改造。
镜头构图、画面转场、剪辑节奏 …… 每一帧、每一秒都经过精心雕琢。
最大亮点,在于东方文化的运用。
其中," 山 "与" 海 "是贯穿整部作品,最重要的意象。
瑞莱为了解释自己不可能在高山上杀人,除了恐高症外,还突兀地说了这句话——
之后,导演不厌其烦地通过文本、美术、布景、道具,一遍遍强化这个概念。
瑞莱家中波浪图样的壁纸——
既像山峰又像海浪。
瑞莱手里的《山海经》,全部都在呼应主题。
《分手的决心》在内容结构上可以划分为 " 山 " 和 " 海 " 两个篇章。
分别代表着海俊和瑞莱的两次相遇。
主轴分别围绕瑞莱两任丈夫的命案,一个死在山上、一个死于象征海的泳池里。
地点从釜 " 山 "换到了象征海的梨 " 浦",也象征了两人关系的变化。
山与海也同时代表着男女主角的人物性格。
海俊就像山一样,身为秉公执法的警察,看重信念和荣耀;
而瑞莱则如海一般,波光粼粼,时蓝时绿 ……
她机灵神秘、她瞬息万变、她深不可测。
她的手机壳、笔记本、身上的衣服也多为蓝色或绿色。
当两人相遇后,海俊不动如山的原则逐渐被海水侵蚀瓦解。
总是为了男人曲意逢迎变化逢迎的瑞莱,也向往自己能成为永恒唯一的存在。
这个概念还可以继续引申为" 东西 "——
导演借着西方类型片的皮,换了东方爱情故事的骨。
可以划分成" 内外 "——
这是一个本国人海俊和外国人瑞莱的故事,
配乐上,本土老歌《雾》和外来的《马勒第五交响曲》 平分秋色 ……
值得一提的是《雾》这首歌也是精心挑选。
不仅是导演朴赞郁的心头好,也是整部电影的灵感来源。
歌词表达了雾里看花的感情关系,以及最后没能在一起的悲伤情绪,诉说着心上人如迷雾一样难以捉摸、飘忽不定,让人一次次心碎。
海俊和瑞莱的关系就像雾一样。
也许正是因为受不了这样飘忽不定的煎熬,所以两人各提过一次分手。
海俊因为背离自己的原则而崩溃,选择远离瑞莱不再见面。
而瑞莱则更为极端,她为了成为海俊心中永远的悬案,在沙滩上挖了一座深坑,随着潮水上涨,她被泥沙慢慢淹没。
永远将真相沉埋在海里,让自己的爱意化作浪潮,永远拍打着海俊的心。
男主喊出女主名字时
海浪的轮廓是一张女人的脸孔
用分手的决心,来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脑洞再开大一点,
若即若离、相爱相杀,最后分道扬镳——
是片中的男女双方,还是那段地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