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明明是来参与救援的英国人,反倒觉得成了局外人,只能有些局促地站在一旁。
直到两个英国人潜入洞穴。
两位英国潜水员一直游了五个多小时,终于在一次洞室里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
往远处望去,竟然有零星几个光点。
游近一看,竟然是那 13 个男孩。
全都活着!
出来时,所有人都对他们大为改观。
从之前的反感,到后来的夹道欢迎。
他们突然间享受到了英雄版的礼遇。
除此之外,矛盾还牵扯到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政治因素。
州长原本没几天就要调任,但这起突发事件成了他政治生涯最后的坎。
能否救出那 13 个孩子跟他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
眼看救援进度缓慢,他这才决定向全世界发起求助。
再比如宗教因素。
泰国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
在救援期间,有高僧前来做法事祈福。
还有忧心忡忡的父母送上求来的护身手链给潜水员。
英国人无法理解,甚至觉得荒谬。
他认为这些对救孩子根本毫无帮助。
但是,大家此行的目标是一致的——
拯救生命。
大难面前,来自不同国界的人都逐渐放下怀疑与偏见。
英国人主动「破冰」,加入泰国会议,为他们指出前进路线。
孩子父母送来的手链,他只默默放进口袋。
最终完成任务回到家时,意外翻出。
会心一笑。
原本彼此不信任的不同国家的人。
最终在一同营救过程中,变成了可以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兄弟」。
每次下水,都会碰拳来一句「祝你顺利」。
自始至终,导演都保持着冷静的叙述风格。
无论是泰国救援队、普通父母,还是外国人、路人志愿者。
都是整件事中普通的一份子。
发生过矛盾,但很快被对生命的挂念冲淡。
生命面前,没有国界。
本片落脚在充满善意的国际合作。
其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成了触动观众的催化剂。
实际上,这些被忽视但无比闪耀的瞬间还有很多。
多到让鱼叔觉得没有拍到电影中非常可惜的地步。
其中就有「被删除」的中国人。
电影中只有简单的中文播报
在事件开始,就有来自中国民间的救援组织关注到这件事。
像平澜公益基金会的周亚辉、李硕等人,都是首批到达事发地的中国人。
之后还有北京绿舟救援队的成员陆续赶来。
他们的相关事迹都曾在微博上引发关注。
到达营地后,他们发现还有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救援队伍。
平澜公益基金会的王珂曾回忆当时的一个细节:
当时队伍里有人带了国旗去泰国,可到了营地一看,没有一面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