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商量后,一致决定不挂国旗。
王珂接受参访时回应:
「我们是国际社会的一份子,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这番话一度在国内引起不少争议,但这却体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在生命面前,可以放下所有隔阂。
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珂还特意叮嘱不要强调具体身份:
「只要写中国人在国际救援中亮相。」
中国救援队部分队员
了解这点,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本片淡化中国元素还能口碑攀升。
不是刻意,而是本就如此。
这场救援中,没有国别、信仰、身份等方面的差别。
只有救援人和被救者。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被电影「忽视」的鲜活例子。
比如,中国救援队帮助改善了救援补给线路。
跟美澳联手,24 小时作业,将输送补给效率提高 4 倍。
另外还带来了水下测控无人机和洞潜专业装备。
这些可以用来测试之后的潜水路线,并现场教授海豹突击队使用方式。
再比如,电影中刻意夸大了潜水能力。
每个潜水员全程只靠两个氧气瓶,这在现实中显然不可能。
实际上,当时是中国潜水员跟海豹突击队一起合作将尽可能多的氧气瓶放置在潜水路径沿途。
他们通过军方从全国征集氧气瓶,再用人力沿途布满。
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上保证氧气的供应充足。
随着救援结束,这支国际团队重新回归自己的生活,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2018 年的《户外探险》杂志曾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插曲:
绿舟救援队的孟志刚和曹彩宏在机场等候飞机时,受到了泰国群众源源不断的道谢。
尽管语言不通,但挡不住扑面而来的热情。
有个女子路过送水还说了几句泰语,救援队队友没听懂。
不一会儿,女子转身回来了,递过手机,上面有着翻译的几行字:
「谢谢你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图中身着黄色队服的 5 名 " 绿舟应急 " 队员从左到右依次是孟志刚、曹彩宏、王旭东、王林和杜连洋。
灾难让人触动,而人心让人感动。
救援故事本身的震撼力度,早已盖过对电影本身质量的关注。
因为相较于总会被克服的天然灾难。
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是灾难面前那份跨越国界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