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觉得大舅很像一个人。
《路边野餐》里的陈升。
孤独,偏执,有情有义。
用大半生的时间,坚守住生活的诗意。
给有恩于自己的江湖大哥报仇,蹲了十几年的牢。
看不惯弟弟对儿子不管不顾,陪侄子去公园坐小火车。
最后一不做二不休——
想用老妈留下的唯一房子,换取侄子的抚养权。
开着一辆小摩托,也不知道下落,就这样找侄子去了。
他们一边被生活推着走,一边硬着头皮不认输。
如果撇开疫情的特殊背景,《方舟》不算一部很特别的纪录片。
手机拍摄,黑白影像,还有大量让人生理不适的特写镜头。
而这些镜头的运用,除了呈现疾病的可怖,死亡的沉重,似乎并没有更深刻的启示。
由于素材相对单薄,很多本可以深入探讨的命题,都停留在蜻蜓点水的程度——
家人信仰的冲突,大环境对个人的冲击,整体呈现得比较匆忙,力道不足。
但《方舟》在当下,依然是可贵的存在。
绝对真实,不加修饰。
没有煽情和刻意,只是用庄严肃穆的口吻,呈现出蝼蚁般渺小的人们,如何承受着命运一次次的考核。
导演接受《深焦》采访时说,片名虽为方舟,并不是想为人类的灵魂归处提供任何答案。
在混乱无序的当下 ,方舟或许并非最终的救赎,只意味着对自由的渴求。
就像纪录片为数不多静谧且克制的彩色镜头。
都拍摄于深夜,医院走廊的窗外。
疫情以来,加缪的一句话流传甚广。
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或许《方舟》就是一次诚实的记忆。
它代表着一种身处黑暗,坚信能够逃离黑暗的坚韧。
但这样的坚韧,却因看不见具体的方向而摇摇欲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想看的,指路微博 @导演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