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音人物志
编辑|娱音人物志
二十年前的北影龙套,究竟如何一路成为最佳男演员?
身背金扫帚奖的耻辱,又是怎样赢得国际影帝的荣光?
婚姻纠纷的至暗时刻他又是如何走出?
从乡村走出的明星有很多,从少林寺走出的却只此一个。
从龙套跑出的演员并不少,从识字学起的却唯他一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永不服输,永远死磕的“草根”演员、导演——王宝强。
一、影梦萌芽
一九八二年,王宝强在河北邢台一个小乡村出生。
家庭拮据的现状甚至不允许他完成小学学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能够强身健体又不用花钱的武术,便成了这个贫苦家庭给这个孩子唯一的选择。
于是六岁的宝强开始习武。
而正是这对武术稚嫩的接触,却为他的未来埋下巨大且华丽的伏笔。
八岁那年的一个夏夜,演艺梦,在这个孩子的心里,正式萌芽。
那夜,村里少有得举行了一场露天电影。
上演的正是李连杰的经典影片《少林寺》。
在电影精彩的视觉盛宴和夏夜舒爽的凉风中,他即刻萌生了到少林寺学武,将来凭一身功夫逐梦功夫明星,改变自身命运的想法。
然而当他把这不成熟的想法激动的说给父亲,满心期待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
父亲打了他一顿,想让他打消这不切实际的幻想。
确实,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庄,至少能给他实实在在的粮食。
而远方的大城市和泡沫般虚幻的行业,能带给这样一个乡间孩子的,只有无尽的不真实与无穷的不确定。
一顿毒打,是这个忠厚父亲能想到,最可能纠正孩子虚幻想法的方式。
让孩子踏踏实实走更稳妥的路,或许也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保护吧。
也许是天生的自强与坚定,父亲的痛打并未让小宝强的梦想有丝毫动摇。
终于在同年,他在万般请求与承诺中,如愿前往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
期望有朝一日,武功有成,前往影视基地拍摄他梦寐以求的功夫电影。
二、摸爬滚打
一个八岁的小孩,对自己的梦想能有多坚定呢?
在嵩山少林,王宝强一呆就是六年。
虽然年龄尚小,但逐梦的意志却很强大。
六年间,他没有一刻忘却自己登上荧幕的梦想,时刻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与毅力。
为期三年的基本功训练他扎实通过。
冬季凌晨五点,夏季凌晨四点的跑步,他没有一次松懈。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每周一周二的素质训练,是从少林寺到登封市区的一个往返,这几乎是马拉松半程的长度。
而他没有落下一次,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自己的演艺梦并非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