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原单位洮南县剧团要求韩子平偿还以前欠的债务,随即每月从他的工资中扣除20块。
一家人每月的生活费仅仅生下两块四,这样的日子已经不是用清贫可以形容的了。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的小年,韩子平饿了两天,用存下的五块七买了火车票回到家中。

家中的景象让他泪流满面,妻子和两个孩子围着炭火盆取暖,其中有两个小土豆。
这就是一家人小年的饭菜。
韩子平看着眼前的景象,只能呆呆的站在原地。
无奈之下,韩子平提笔写下辞职信,虽然在省城发展有前途,但是现实的经济压力让他难以接受。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封信竟会惊动省文化厅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如此人才怎么会让他离开呢?

1979年,韩子平正式调入吉剧团,并在长春安家落户。
剧团第一时间为他分配了9.6平米的房子,尽管其中已经住进一家四口,但韩子平还是将父母接到其中,让他们享福。
因为他的母亲有肺心症,每到冬天就上不来气,他觉得城里的房子有暖气,对母亲的身体有好处。
就这样,六口人挤在9.6平方的屋子里。

4
韩子平自从正式进入省城工作之后,自己二人转事业也逐渐开始好转、并走上巅峰。
1982年,吉林电视台将韩子平和董玮的《回杯记》拍成电视艺术片播出,掀起一阵“人人看《回杯记》的浪潮”。
紧随其后,他又创作出《马前泼水》、《水漫蓝桥》《哑女出嫁》等众多优秀剧目。

韩子平的名号彻底响彻东北,仅仅在1984年到1986年,他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一万多封观众的来信。
那段时间,民间掀起一阵模仿韩子平的浪潮,他们在演出时,经常会模仿韩子平在《回杯记》的唱腔,仅此一个节目就能引起很多人的围观,可见韩子平当时的号召力。

在那个年代,正赶上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热播,万人空巷,很多剧场都为此都收影响。
但是韩子平的演出现场依旧是一票难求,当时吉林省的领导层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是唯一能与它(大侠霍元甲)打擂的”。

随着韩子平的越来越火,《哑女出嫁》、《村长醉酒》等剧目也接连获得大奖。
韩子平也随之有了“二人转皇帝”的称号,托他的福,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成为全国水平最高的二人转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