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29 岁以下达到了 67.4%,《明日战记》的主要受众则是 25-39 岁,比例为 58.8%。
港片全靠情怀在勉强维持着,现在确实还有观众,但是七零八零九零后渐渐老去,电影的主流受众成了 95 后和 00 后,而港片一直没有吸引新的观众。
就像之前吴孟达、廖启智因病去世的时候,很多 00 后不理解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人纪念。
因为老一辈港星并没有出现在他们的青春里,他们对港星和港片没有概念,他们记事起看的就是内地的电影,不会港片有情怀一说。
所以《明日战记》在质量不佳的情况下,票房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独行月球》《断桥》的质量也没有比《明日战记》强到哪去,为什么票房走势比《明日战记》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部电影有新的观众涌入,而《明日战记》只能靠老观众支持,票房自然就江河日下了。
如果《明日战记》的剧本再好一点,或许第二部就可以立项开拍了。
可是古天乐错就错在不该选择吴炫辉当导演,一个之前一直做视觉特效的从业人员,让他突然成为导演,那种不适应感在电影中很明显能看出来。
这种违和直接导致电影没头没尾,没有高潮迭起,像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没有什么看点,令人担心的是,古天乐《寻秦记》的导演还是吴炫辉。
对于港片来说,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它们真的落幕了,该谢场了。
现在的港片要么是玩警匪片,要么是玩好莱坞剩下的东西,而这种电影构成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见过更好的了,港片基本无法取代。
目前,香港电影就靠成龙、古天乐、刘德华等老一辈老人撑着。
等到他们都退休后,香港电影真的就可能不复存在了,《明日战记》还能有 3 亿多的票房,更多的香港电影甚至连破千万都难。
有些记忆就适合留在过去,港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青春时的一块表,这块表走到现在,指针已经不转了,那就让它承载着美好,停在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