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也是他过得很高兴的原因吧。
再折回头去看,当初他对女儿的祝愿:希望她长大就是个 bitch,我是这么理解的。
第一,黄觉希望自己的女儿自由。这么多年,他深深意识到,自由而不愧疚、不负重、自然地生活,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他在教育上一直这么做的。
从小核桃和小枣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努力把那种自由自在传递给他们。
在上学这件事上,最开始麦子想重压式教育。
但,黄觉说:" 你想想你的童年,你愿意让他们跟你相似还是不同。"
于是,居家学习期间,他们家给孩子的学习只安排了晚上几个小时。
不过,这段时间里,麦子专门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学习结束,其他时间就是玩、学艺术。
他们两口子都会尽可能让孩子去尝试,去经历,去做想做的事情。
比如:
制作动画片《大象》时,麦子原本打算让儿子小核桃配音,无奈当时儿子门牙掉了说话漏风,配音效果不好。遍寻配音演员无果后,女儿小枣主动请缨,麦子同意让她试试。
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他们便定了小枣来配音,还给小枣发了工资。
" 不仅是为了让小枣知道工作是需要自己争取的,同时也让小核桃知道,不努力工作就会离开。"
小枣喜欢打碟,就让她站在椅子上,随意去玩弄打碟机;
他们不阻止孩子们玩 iPad,可以随意玩,但是有规矩:要下新的游戏,就得删掉上一个游戏。
黄觉的态度是,尝试和拥有过足够多,反而不会特别渴望。
第二点,如果这种教育只落实在学习上,对女孩很多时候是无用的。
因为女生天然的患得患失感、责任感、对感情的依赖感、期待感,黄觉在经历了那么多女性后他太懂了。
而他更懂得的是同类,他清楚知道,爱情这件事在男性群体是一个 " 伪概念 ",而道德层面的 " 专一 ",更加对抗着他们的基因——这就是他说的拧巴吧。
他在洞悉人性又知道不能对抗的前提下,唯一可以期待的,是女儿超脱这个游戏,别被世俗规则绑架,享受欲望,一开始就 " 破执 "。
谈何容易?只有被爱得彻底的女孩,才能有挥霍爱的可能,而这种底气,几乎全部来自父母的托底和肯定。
黄觉打定了主意,从小枣诞生那一秒就给,这一点,他应该是从自己原生家庭学到的。
b 站最近有个很火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里边最打动我的那句——
" 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这篇文章一点都不是 DISS 黄觉,相反我觉得父亲对女儿这种教育态度,是真的境界,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但太多有经济基础的人也做不到,说到底还是世界观不一样,认知不同。
如果我有女儿,我的确也希望,她成为那样的人。
因为我没有做到。
但我知道,那样的人生,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