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剧你写人物小传的心路历程,不必放台词里更离谱的是,她还要先装模作样地托下巴,再竖起大拇指。这是哪家幼儿园参加文艺汇演的小朋友?
Sir的表情be like旁边的余初晖。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好意思,这个对标邱莹莹的何悯鸿,拿的是个祭天剧本。专招骂的。第一天来,就发朋友圈吐槽朱喆年纪大,像"刷绿漆的黄瓜"。
对海外留学回来落地上海户口的叶蓁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责:
对去参加上交大校友会的余初晖,前言不搭后语,逻辑疯狂劈叉。她是名校生说不定还真去校友聚会上 钓金龟婿呢
毕业于名校、打扮一下去参加校友会=去钓金龟婿。Excuse me ???能说会道如她,在出去吃饭面对流氓时的反应却是——-鸿鸿,报警-我不确定他……
对坏人唯唯诺诺,对朋友重拳出击。何悯鸿的双商和双标,足以让天下文学编辑羞愧而死。别问。一个看过很多书和社会新闻的人,为什么又愚又圣母?问就是成长型角色,过个三四五六十集就好了。
流氓偷拍后逃跑,四人中也没谁报警或看着东西。直接开始在上海大街上狂奔抓流氓。
△ 《小时代》:你礼貌吗?流氓被逼入绝境,狗急跳墙抄起棍子,想暴力突围。突然,一位红衣美女从天而降。一个回旋踢+剪刀腿制服流氓,拿到手机删视频。
还是巧了。这个见义勇为,身手利落的美女方芷衡(杨采钰 饰)。就是她们住在2201的邻居。上一秒,还是邻居,脸还没熟。下一秒,五美集结,组团开大。当角色的集结,剧情的推进,全靠巧合和bug来硬推。15分钟就前戏完毕。高效是真高效。但尴尬,也是真尴尬。
02开篇的仓促Sir还可以忍耐。毕竟《欢乐颂》是一部群像剧,以往虽然每个人物都有脸谱化通病,可女性群像与时代背景摩擦而出现的冲突、困境、错位,才是它一直以来的流量招牌。那剧情展开后怎么样呢?更尴尬了。故事向内,是原生家庭伤痛的大乱炖。比如女儿救母。余初晖因为是女孩,从小受爷爷奶奶轻视,妈妈被排挤,典型重男轻女设定,爸爸坐视不理还出过轨(叠buff了属于是)。余初晖也争气。心一横把妈妈骗到上海,想让她和爸爸直接断舍离,可这种上头举动必然会被反噬。妈妈不愿意了,想给爸爸报平安。室友觉得她对母亲态度粗暴,发小作文和她探讨,她觉得人家多管闲事。可毕竟你吼辣么大声,大半夜的谁能装没听见呢。
比如扶弟(妹)情节。16岁就到大城市打工的朱喆,家里一弟一妹,作为姐姐,供他们上完大学不够,还得继续供着他们吸血。樊胜美2.0?NO,NO,人家打怪打到现在,也升级了。在上海买下一套远郊小户型,不住,租出去。可对着带女朋友看病的弟弟哭穷,说自己高利贷还没还完;对刚准备结婚的妹妹又装市侩,问男方收入多少,彩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