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反向带货并不是一个纯负面的带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大杨小杨花样百出的选品测试不断强化了他们的人设,在搞笑和整蛊之外,又多了一份 " 较真 ",对于直播带货这意味着精益求精。
同时蓝鲸记者观察发现,出现反向带货的场景往往品牌方在场,翻车事件也往往是极端操作的结果。比如,在一次垃圾袋的展示中,小杨哥先后通过投放 5L 矿泉水和榴莲来验证垃圾袋的承重力和坚固程度,很明显这些都属于日常生活中的稀有场景,并不影响大众对于垃圾袋的日常使用。但这些极端场景的展示不仅会成为带货直播中的高光片段,同时也会成为小杨哥现场砍价的契机。翻车的遗憾被价格的跳水填平,垃圾袋也变得 " 物美价廉 "。
反向带货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在所有的购物场景追求物美价廉都是第一奥义,即使带货主播是 " 抖音一哥 " 也不会改变。
从疯狂小杨哥到小杨家族,流量的循环
某种程度上,疯狂小杨哥和快手主播有不少共同点。
在网友们遍览各种老铁 " 先吵架再认错 " 的戏码后逐渐认清了快手主播们直播的套路,不论是现场和品牌方反目,还是带领徒弟们集体下跪,这些极富冲击力的场景免不了剧本嫌疑。他们希望借此增加直播间的可看性,同时也在一次次 " 表演 " 中强化自己的人设。
小杨哥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将这些套路包裹在了喜剧的外衣下,这种包装比起快手主播极富张力的戏剧冲突反而更容易让大众接受。而且与快手主播不同,小杨哥短视频搞笑博主的出身让他天然具有一个大众已经接受的 " 人设 ",直播间的 " 表演 " 不过是 " 绝望周末 " 的延续。
快手主播最出名的是他的家族模式,而小杨哥在走红也开始不断扩充自己的家族,短视频和带货时出场的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小杨嫂、大杨嫂、杨爸、杨妈 …… 剧情更丰富,小杨家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账号之间相互导粉,将粉丝留在自己的矩阵内,流量也通过矩阵实现了叠加。
无论是反向带货还是家族模式,小杨哥都能够实现流量的最大化,但当他成为带货主播,产品的品质与供应链问题就不得不提上日程。
蓝鲸记者发现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有不少网友表示在小杨哥直播间购买的美妆产品真假存疑,同时还有网友发现虽然经常被网友称为 " 把价格打下来的人 ",但实际在带货某香居榨菜时,有网友发现小杨哥带的榨菜比官方的价格还要贵,官网 30 包 9.9,小杨哥直播间 20 包 9.9,整整少了十包不说,分量还不如官网多。诸如此类的事件说明,带货这件事可以变成一种 " 内容消费 ",大众为快乐和冲动买单,但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 " 购买行为 ",没人希望在直播间吃亏。
疯狂小杨哥想要成为真正的 " 一哥 ",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