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能靠节目翻红,开启新的蓝图。
也许不能。那也没关系,重新站上舞台,大声唱「只想背着她的梦,一步步向前走」的老黄,已经往前迈了大大的一步。
《哥哥》里每一个爷青回舞台,好像都有同款双重功能——
听过的人去怀念当年听歌的自己,第一次听的人去品味歌里的含义。
这是好作品的魅力。唱歌的人会老去,但好作品不会,好作品永远年轻,永远不过时,永远能抚慰人,不管这个人还年不年轻。
像任贤齐唱的《伤心太平洋》: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
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 如梦初醒」
配上上台前,任贤齐分享的人生履历:
在唱片公司晃悠到 30 岁还没晃出名堂,直到合约结束,他都打算另找饭碗的时候,才被公司重新想起来,给他唱了那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我们在一个整天念叨 "35 岁该被清退 " 的时候,配上任贤齐这样的故事,再听他唱的关于人生起落不退缩的歌,是不是有另一重深意?
还有张震岳唱的《思念是一种病》。
它真的是我青春时代的歌。我还记得以前在校园广播,在音像店,满大街都在放这首歌。
不过那时只当是一首洋气的说唱听,这次在《哥哥》舞台,我才第一次细品它的歌词:
「我们总是在抱怨事与愿违,却不愿意回头看看自己,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蠢事情」
还有这句:
「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一辈子有多少的来不及,发现已经失去最重要的东西,恍然大悟早已远去」
还是那句最俗的话:年少时听不懂的歌,听懂时已经不再年少。
现在流行集体怀念华流的黄金年代。这股考古热潮,从来都不是消费情怀而已。
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之所以值得被翻出来,甚至再一次爱上,是因为它们传达的情感,依然是这个时代的心理刚需,特别是年轻人的刚需。
好作品不分新旧,就像李承铉翻唱的《莫欺少年穷》,虽然很新,听过的人不多。
但它表达的内核——底层小人物对抗命运,大胆往前闯,还是让人感动又热血澎湃。
华流一直都有,不会结束。
因为永远有新一代年轻人需要这样的歌声被激励:
「莫愁前路呀无知己,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