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
一名女大学生也遭遇到类似的恶意。
有人向学校举报,该女生穿着短裙进入图书馆,严重影响自己学习,并且还造成性骚扰。
我忍不住想问:
你到底是去学习还是去看女性的啊?
别人一心扑在学习上,心无旁骛。
就你圣心大发,要为被影响的人打抱不平,而且被影响的人还只有你一个。
而这,还不是最扯淡的。
2018 年,泰国曼谷某社区着火,一男子昏迷了。
刚好有位护士路过,毫不犹豫对他进行心肺复苏。
直到等来救护车。
最终,男子没有救回来,护士也被骂惨了。
被骂的原因是:穿短裙救人不雅。
" 护士穿成这样,成何体统?"
" 这姿势,太不雅了。"
" 裙子那么短,想干嘛?"
我们都知道心肺复苏要抓住 " 黄金 5 分钟 ",一旦错过,后悔莫及。
然而比起救人,人们更关心的是她裙子有没有走光。
让人难受的是,护士根本无力反击,只好对此进行道歉。
她说:
" 当时自己只顾着救人,也没想到自己的服装会造成什么问题。"
看到这一幕幕,我只觉得寒心。
《性别化的人生》里写到:
" 我明明没有做什么,就遭受到身为女性的不公待遇。"
何其真实。
不管何时何地,女性很容易沦为被审视、消费,甚至羞辱的对象。
无数评价如同枷锁,禁锢着她们。
2018 年 11 月 6 日,一名爱尔兰少女把 27 岁的男性告上法庭。
原因是对方性侵了她。
但最后男性被判无罪。
只因为少女当时穿了一条蕾丝丁字裤。
被告方律师拿着蕾丝丁字裤说:
" 你必须看看她的着装啊,你看她穿的什么,她穿着一条有蕾丝前襟的丁字裤!"
更可笑的是,这位律师是一位女性。
按理说,女性更理解女性才对。
可惜并没有。
同性之间的相残,最为致命。
我写下这些,只是就事论事,无意挑起性别对立。
在 " 穿衣自由 " 上,无论男女,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谓自由,是由自己把握的,自由决定自己的穿衣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礼貌、得体的原则。
这时肯定有人会反驳:
" 你能穿衣自由,别人也能自由评价。"
这没错,敢穿就得坦然接受别人的评价,不能让别人拿胶带封住嘴巴。
但这得在 " 尊重 "、" 客观 " 的前提下进行。
而不是万物不离 " 性 ",或把 " 荡妇羞辱 " 的帽子往她们头上扣。
庆幸的是,大多数人的思潮正在涌动,对于成长路径的想象,正在被逐渐打开。
这是个积极的现象。
审美在变,认知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接纳。
正如《阿甘正传》那段对话所言: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为什么要成为别人,我只想做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