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医保谈判的姐姐 # 的话题在微博热搜上刷屏了。
在 2021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 8 次压低企业谈判代表的报价,将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价格降低近两万。
过程中,张姐姐温柔又坚决的态度,圈粉无数。尤其是她说的那句—— "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人看到国家保障人民健康的决心。
事实上,在这个社会上,除了罕见病群体,还有很多需要被关注的小群体。
最近我一直在追的综艺《奇遇 · 人间角落》,就聚焦到一些小群体:跑腿员、新疆牧民、广场舞大妈等等。
平常他们不太被人关注到,这阵子在两位故事探访人欧阳娜娜和刘敏涛的牵引下,我们得以走进这些 " 隐秘 " 的角落,聆听他们的故事。
从宠物殡葬师到广场舞大妈
每一个小群体都应该被看到
"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放在《奇遇 · 人间角落》里,则是每一个小群体都应该被看到。节目一共七期,每期聚焦生活中的 " 隐秘角落 ",讲述某些特定人群的故事:从跑腿员到宠物殡葬师,从丽江造房子的民谣歌手到与儿子有代沟的广场舞大妈,都是他们讲述的对象。
这些群体,虽然都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是却与我们的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相关。他们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的问题。
就像最近《小敏家》热播,周迅演的小敏和她儿子疏离的关系,再次引起大家对 " 代际沟通 " 问题的关注。而《奇遇 · 人间角落》的最新一期《广场上的舞蹈》,讲的恰恰也是 " 代际沟通 "。
节目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切入去讲 " 代际 " —— " 广场舞 "。这里的 " 广场舞 ",是广义,不仅仅是指广场舞大妈,还有那些在广场上跳街舞的年轻人。这两个群体恰恰是 " 代际沟通 " 里的 " 妈妈 " 和 " 儿子 "。
" 妈妈 " 和 " 儿子 " 在家里总是沟通不顺。如果以舞蹈为媒介,将这两个群体联系起来,他们之间的隔阂会不会被打破?这就是故事探访人刘敏涛和嘉宾伯远想做的事。
伯远在广场上认识了文杰。文杰算得上是一个 " 舞痴 "。他的世界里,只有跳舞一件事。他的梦想是 " 一直跳下去 ",跳到七十岁、八十岁。但他和很多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一样,他并没有得到妈妈的支持。
妈妈希望文杰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跳舞在上一辈人的眼中,不算是 " 正经 " 的事。文杰不愿意和妈妈吵架,但是他又没办法放下对舞蹈的热爱。
于是,曾经和父母有过类似经历的伯远,就成为了文杰和妈妈的 " 协调者 "。
他用自己的故事做例子和文杰说 " 父母是会改变的 ",过去反对他当练习生的父母,被他的坚持一次次打动,最终在《创造营 2021》上,他们不仅帮伯远拉票还录了一段道歉视频给他。
另一方面,伯远也做文杰妈妈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协调下,这对母子的沟通明显增加了。文杰还和伯远一起做饭给妈妈。吃到儿子做的饭,妈妈很欣慰:" 可以,这个可以去开饭店了。" 文杰开心地回应:" 我这叫深藏不露,还是从你身上演变来的。"
这对母子的隔阂,正在这饭桌上渐渐消除。
其实妈妈并不是那么顽固,只是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沟通方式。
刘敏涛接触的小草姐,也是和儿子有 " 代沟 "。平时儿子不怎么和她交流,小草姐就寄情于 " 广场舞 ",和跳舞的姐妹们一起玩。姐姐们可活泼了,经常成群结队去赏花、拍照,跳舞的时候也极其有范,那自信的眼神仿佛在说:" 姐就是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