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层面,除了电影本身 " 惨 " 之外,鼓吹 " 人 " 的情怀价值是卖惨营销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具体表现在通过对经典港片或承载观众情怀的老演员的怀旧,令观众为其 " 逝去的青春 " 买单。
典型如电影市场大 IP" 周星驰 "。从《西游伏妖篇》到《美人鱼》再到《新喜剧之王》,每当有周星驰的影片上映,都会有 " 我们还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 的声音传出。
如在《新喜剧之王》宣传期间,短视频平台出现了批量老电影混剪,它们配以催泪向的 bgm,向 " 我养你啊 " 等各类情怀经典场景致敬。
此后," 我们欠 XXX 一张电影票 " 成为了电影的固定营销文案。刘德华、古天乐等具备高国民度与高口碑的电影明星同样位居此列。是 " 被欠电影票 " 的重点人选。每每相关影片上线,老内容混剪 + 敬业片段 + 亲民人设 + 催泪 bgm 都是一整套煽情牌。
虽然卖惨方式和渠道各有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目标受众:那群抹着眼泪,掏着钱包的观众们。
" 卖惨 " 的路子,还走得通吗?
其实,利用悲情因素来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属于情感营销中的一种,甚至一度被称为是电影最好的营销方式之一。
2016 年,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最终累计票房 33.86 亿,成为首部票房突破 30 亿大关的国产电影。一年后,他联合执导的《西游伏妖篇》,也取得 16.5 亿票房。仅从票房来考量,周星驰最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在一波 " 卖惨 " 过后市场成绩都很亮眼。
那么,如果并非卖惨营销本身失灵,为何放在 " 古天乐 " 们身上便行不通了?
首先,在电影行业寒冬的状况之下,观众对电影消费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电影内容口碑对票房的重要性达到空前。
当年营销 " 欠他一张电影票 ",处在盗版电影泛滥的时代,受众看周星驰的电影,多是在网络平台,因此这样的 " 卖惨 " 说辞,多少还掺杂些鼓励观众 " 打击盗版 " 的反叛意味。
同时受众通过都高呼着 " 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 的方式,表达对星爷电影的肯定,受众在看完盗版之后,还愿意付费观看正版,背后是强内容支撑。
但不可否认,这些影片的口碑却在走下坡路,从《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鱼》再到《西游伏妖篇》,豆瓣评分从 7.1 降到 6.7,再到不及格的 5.5 一路走低,已经开始显现情怀牌逐渐乏力的迹象。
如今,被 " 烂片 " 骗过几次之后,大多数观众对于卖惨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了没有别的内容可卖上,在电影本身的质量不合格时,片方才会消费观众的情怀。
综合此次《明日战记》来看,网友此前表示 " 大银幕久违的硬核机甲科幻爽片,太期待了 ",然而,走进影院后,不少观众评价剧情简陋到令人怀疑 " 剧情只是为了让打斗看起来更合理而存在的 "。
在此前提下,大搞 " 卖惨 " 营销,才成为网友攻伐的源头。
其次更重要的是,从当下的宏观环境来看,明星塌房,经济下行,大家对 " 高收入 " 的娱乐行业容忍度越来越低。" 有本事就拍,没本事就退。搞搞自己的业务能力,认清娱乐圈的职责就是娱乐观众 ",才是当今的准则。
而回归《明日战记》的此次营销,从 " 古天乐宣传电影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第一次一个人学习直播,一个人独挑大梁,为《明日战记》跑活动,即使最累的时候,也是一个人默默在角落,一个人坚持到最后一个厅 " 等物料可以看出,此次营销完全是消费粉丝对于 " 古天乐 " 的个人情怀。
而当卖惨太过,消费者同情心耗尽,就将产生厌恶心理,注定是不长久的。
不少人甚至更进一步表示," 利用观众同情心搞欺骗,这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 "。
当电影行业的形象在受众心里彻底变成依靠 " 嗟来之食 " 来盈利时,整个行业必将陷入 " 真惨 " 的境地。
从整体营销逻辑看来,搞情怀营销和博眼球并非原罪。但却需要片方基于品质与口碑适度营销。没有强势内容加持,一味靠情怀讨钱,并指导观众必须施以 " 同情 ",便不由多了几分 " 道德绑架 " 的意味。长此以往," 古天乐 " 们,还有多少情怀可以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