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拍这种类型的电影 ",这个想法更是从小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不过,他却并没有进入科班学习。
高中毕业后,陈木胜去做了汽车销售。
只不过心中的电影梦,他一直没放下。
机缘巧合下,他在报纸上看到丽的电视台(后来改名为亚视)正在招聘工作人员。
虽然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他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好巧不巧,当时的面试官,正是一手捧红徐克的金牌制片人施南生。
施南生
她录用了没有任何经验的陈木胜,安排他在《大内群英》剧组做场记。
进组之后,陈木胜感觉自己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与他以往的生活完全不同。
他看到程小东在烈日下,反复蹦跳、测试弹床;
其他人就挤在车里,争分夺秒地补觉。
因为工作连轴转,演员们常常几天几夜没办法洗澡,身上脏兮兮的就像乞丐。
整个剧组,就像一个 " 疯人院 "。
从这时起,他便明白了要在影视圈里混,首先得能吃苦。
还好,陈木胜有天赋,又肯努力,很快就从场记升到导演助理。
后来丽的电视台因为母公司投资失败被收购,他便转战到 TVB(无线电视台)。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杜琪峰。
杜琪峰
陈木胜给杜琪峰当了 9 个月的副导演。
后来每当说起杜琪峰时,他表示对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 在电视台我是跟他的,所以他对我影响很深。他对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演员的要求都很严格,这样的风格直接影响了我。"
据说杜琪峰为人脾气火爆,但他在片场骂过所有人,就是没骂过陈木胜。
23 岁时,陈木胜第一次有了做导演的机会,拍摄《雪山飞狐》结尾大场面。
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筒,紧张极了。
好在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后来,杜琪峰表示想拍一部赛车电影,当作送给自己老师王天林的退休礼物。
而赛车刚好是陈木胜的另一大爱好。
他带着杜琪峰去西贡看赛车,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杜琪峰觉得很有意思,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陈木胜来拍。
于是有了这部《天若有情》。
图源:《天若有情》
后来这部电影不仅在香港本土获得成功,更是在韩国创下多次重映的纪录。
片中刘德华骑摩托带着吴倩莲的场景,更是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
在成为导演的过程中,陈木胜得到很多导演的提携和帮助。
老师杜琪峰对他影响很大;徐克鲜明的个人风格也给了他诸多灵感;偶像吴宇森更是被他分析得淋漓尽致。
但他并没有去复制这些前辈们的风格,而是在吸取经验的同时做自己。
他不像杜琪峰那样冷峻凛冽,也没有徐克那种奇险诡谲,也不会像吴宇森将暴力美学浪漫化到极致。
他的电影,有着最鲜明的 " 陈木胜 " 特点:
刺激的爆炸、真实的动作、正邪的对立。
最开始确立这种风格的,是他在 1996 年拍的那部《冲锋队之怒火街头》。
在很多影迷眼中,这仍是他们看过最好看的港片之一。
图源:《冲锋队之怒火街头》
里面的人物塑造以及动作场面的设计,你都能在他日后的电影中看到这片的影子。
因为太会拍爆炸场面,他甚至有个绰号叫 " 爆炸陈 ",也被称为香港的 " 迈克尔 · 贝 "。
除此之外,他非常善于挖掘演员的另一面。
除了前面说到的吴京,在他另一部经典作品《新警察故事》里,他的这种能力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