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新警察故事》
作为后港片时代的经典,《新警察故事》上映时,很多人大呼无法接受:
战无不胜的成龙怎么可以 " 输 " 得那么惨,变得那么颓废。
可恰恰是这种设置,让人们第一次看了突破性的成龙。
成龙甚至凭借此片拿到了金鸡奖,用他的话说 " 想都不敢想 "。
同时,该片也塑造了吴彦祖从影以来最经典的一个反派形象——阿祖。
还促成了谢霆锋作为动作片演员的转型,以及高光时刻。
一部商业电影,创造了三人突破性的表演与经典形象。
这大概只有陈木胜能做到吧。
陈木胜是个很少拍出 " 烂片 " 的导演。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折羽过,只不过每次失败之后,他都会选择沉寂,思考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再重新出发。
在娱乐圈快节奏的浮沉中保持初心,这点非常不容易,也影响了很多人。
香港电影最后的体面
陈木胜一生提名无数,从未获奖。
但他的电影却把众多演员送上领奖台。
《天若有情》中,吴孟达拿到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这也是他从影以来唯一一次获奖。
《三岔口》中,从偶像歌手转型成偶像演员的郭富城,再次成功转型,凭借此片登上了金马影帝的宝座。
对于自己总是拿不到奖,他看得很开:
" 动作片导演很少有机会去拿那个最佳导演,因为动作片导演你讲故事的时间会少,讲一个好的、动人的故事的时间就更紧。有六次提名,我自己已经觉得很难得,在类型中其实是很难的。"
令人唏嘘的是,在他去世一年后,他的遗作《怒火 · 重案》,横扫了金像奖的四个重磅奖项。
只是他再也没法站上领奖台。
有人说,《怒火 · 重案》代表了香港电影最后的体面。
在港片辉煌不在的今天,仍然有像陈木胜这样的导演,在坚守自己的风格,努力做好每一部电影。
时间恍惚间回到了去年 7 月 30 日,《怒火 · 街头》的首映礼上。
当陈木胜导演的空椅子被抬上来的时候,在场众人泪洒现场。
40 岁的谢霆锋哽咽地说:
"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导演,我可以把自己的命交给他 ……不知道还有没有缘分遇到一个这么好的导演。"
" 香港已经没有陈木胜。"
是的,世间再无陈木胜。
但是,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 拍电影是一场马拉松,你真的爱这个行业的话,你要跑好几十年,慢慢跑,不光是一次两次。"
"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曾经,人们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香港电影。
" 港片已死。"
如今,人们经常用这句话唏嘘香港电影已逝的辉煌。
但就像陈木胜说的,电影是一场马拉松。
只要在赛道上,还有那些坚持跑马拉松的人;
在癫狂之火燃烧殆尽的地方,总会留下 " 春风吹又生 " 的希望。
怀念陈木胜,期待香港电影。
策划:视觉志
编辑:小 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