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设在各个维度上都有延伸时,标签就成为了圆心而非全部。
剧情方面的套路就更多了。原生家庭是必须要用的,即便是一些口碑比较好的女性群像剧,也都花了一些笔墨在刻画原生家庭上,《我在他乡挺好的》和《爱很美味》使用的都是初级困境 " 催婚 ",像 " 扶弟魔 " 这种进阶桥段,看多了更是有点没劲。
还有女性在职场中的困境,职场性骚扰和性别歧视成了 " 万金油 ",只要是和女性沾边的剧,都能拎出来讲几集。
我们当然希望多在荧幕上看到一些女性表达,但是否足够有诚意,观众是能够感知到的。
剧集内容创作向来不是个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的事。
2016 年的《欢乐颂 1》就在玩手撕渣男的套路,六年过去了," 五美手撕渣男 " 仍然是《欢乐颂 3》的高光剧情。这些东西放在几年前都很好用,但是当它们频繁地出现在每一部打着女性关怀旗号的国产剧里时,自然不如第一次出现那么有魅力。
《欢乐颂 3》手撕渣男
《欢乐颂 3》的表现,或许可以为该类题材的创作者们带来一些警示:在女性群像剧开始拥有一套固定模板,成为换汤不换药的流水线产品后,是时候打开思路,关注一下真正的女性生活了。
女性群像剧不是金句集中地,不需要喊口号般地一直重复 " 我们女人就是要自强自立 "。在满足 " 故事好看 " 的基本要求之前,一切企图 " 上价值 " 的内容在国产剧里都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