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是扫黑题材的国产剧,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扫黑剧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为了追求故事的真实性,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大部分扫黑剧都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二是,由于正面人物的形象太过伟光正,所以主创把笔墨都放在了反派人物的塑造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扫黑剧被禁播了整整 10 年。
说起来可能难以理解,其实禁播的背后,也反映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真实案件必然会有很多大尺度的犯罪场面,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另一方面,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将反派人物的性格和魅力拿捏得相当到位,一度让银幕前的观众产生了崇拜的心理。
如果放任这种现象不管,势必会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所以被禁完全在意料之中。
10 年后,随着国家扫黑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对于扫黑剧的限制也终于放开。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题材逐渐回归正轨,并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扫黑剧。
正在热播的《罚罪》,无疑是让普通老百姓再一次看到了国家对于 " 扫黑反腐 " 的铁腕决心。
《罚罪》一经播出,没想到尺度真敢拍,仅从收视率看,对观众的吸引力还不小。
故事开篇,没有玩套路,而是把 " 真实 " 放在第一位。
短短 10 分钟的前戏,刻画出了包括 " 黑吃黑 "、" 官商勾结 "、" 权钱交易 " 等敏感内容。
一、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尺度层层加码,故事直奔主题——扫黑
昌武市,一栋还未完工的烂尾楼里,一个男人对着镜头愤怒地大喊:
" 我实名举报,昌武市赵啸声家族,是无恶不作的犯罪团伙。"
原来,此男子在几年前,花掉了自己半辈子的心血,买了赵啸声家族集团承建的房子。
没想到,房子成为了烂尾楼,自己被迫背负着高额房贷。
为了讨说法,妻子找到了当地的负责人,却被赵啸声家族派来的人打成了重伤,命不久矣。
事后,男子将举报信寄给了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得到回应,反倒是遭到了赵啸声家族的报复。
这还没完,赵啸声家族找到了该男子,并对他一顿殴打后,将他扔下了楼。
随后,将他奄奄一息的妻子残忍杀害,并制造了自杀的假象。
紧接着镜头一转,对准了一个偌大的圆桌,中间赫然写着一个 " 赵 " 字。
在昌武市,赵啸声家族只手遮天,没人敢和他们作对。
所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世人皆知的游戏规则:顺赵家生,逆赵家死!
前面那对夫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然,偏偏有人不想按照这个游戏规则走。
赵家想要垄断当地的海鲜生意,明面上声称与对方谈合作,事实上是打算霸占市场。
对方当然不同意,那该怎么办?
明抢!
赵家三儿子赵鹏翔,带着手下拿着武器,径直走向了码头。
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他们见人就立刻开枪,不给任何机会。
这两段故事,不禁令人细思极恐。
赵啸声家族为什么敢如此猖狂,难道没有人敢管吗?
看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面对一件又一件穷凶极恶的案件,青年警察常征(黄景瑜 饰)勇敢地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