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姐妹花,永远不分家
前不久给顾里庆祝完36岁生日的羊饭煎在想:
为什么当年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小时代》
如今竟然成为了经典呢?
我想,除了各种史诗级的名场面与深入骨髓的对白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
本以为它是女性群像戏的触底作品,
没想到和最近几年内地的电视剧相比,
它已然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了。
好与坏,都是比出来的
在观众还抱着触底反弹,期盼着烂到一定境界便能重获新生时。
刚好,最近正在播出的《欢乐颂3》就再次告诉观众,所谓触底原本就是场幻觉。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院长就奇怪
别人家的剧,不断突破天花板;
内娱的剧,怎么就在不断试探观众的底线
说句非主流的话:
如果不曾见过光明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要是咱至始至终看的是烂剧,也许只会麻木下去;偏偏在20年多前就已经播出过一部堪称女性群像剧的标杆——《粉红女郎》
今天,羊饭煎就将这两部剧好好比较一下,让大家看看这两部相差20年的女性群像剧差距在哪儿,以及明白:
时间的流逝
并不总带来进步
01 人物刻画
在《欢乐颂2》已经评分扑街的情况下,制作团队还在尽心拍出第三部来,这是什么精神?
是觉得第二部的扑街
主要原因在于观众看腻了演员吗?
于是乎
他们换了一批更拉垮的演员
以及更拉垮的剧本
反面教材:
烂片鉴定法则一
永远不要相信开头以独白来介绍角色的电视剧
看看这种报档案似的自我介绍,生怕观众不知道你完全不懂如何用情节与镜头去塑造人物。
《小时代》表示
这招我已经玩得太熟了
但问题是
我还是记不住她们任何一位
哪怕是想吐槽时,都还要去查一下角色的名字
正面教材:
而在二十年前的《粉红女郎》里,四位女生则不用任何旁白的语言,只是单纯站在那里,便极具有辨识度。
结婚狂对结婚的执念,用的是人物的行为来表达
万人迷登场的这个镜头就在告诉你:
老娘穿上个桌子都能惊艳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