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产剧,人均大演说家。
特长," 说 "。
白百何说、白百何说、白百何说 ……
这是近期国产剧《我们的婚姻》的微博话题。
当然说出这些话不是真的白百何。
是她在剧里的角色。
好像这角色没干别的,光顾着到处发表女性独立宣言了。
她不孤独。
看《婚姻的两种猜想》,如出一辙——
Sir 寻思着这到底是有多会说。
一点开:" 追女孩这件事,走肾虽然必要,走心才能长久 ","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甲方改哪里 "……
贴吧网友看了表示:麻烦先把版权费结一结。
今天这一篇,Sir 要聊聊——
国产剧怎么就得了 " 金句依赖症 "?
01
先有金句再有剧
无论剧的质量高低。
现在业界仿佛达成了一个公式——
想出圈,想上热搜,你必须要有金句。
" 你必须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三十而已》)
" 不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女人使命不再是生儿育女了。"(《我是真的爱你》)
" 我不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的妈妈,我也是我自己。"(《我们的婚姻》)
" 孩子不是流水作业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小舍得》)
《搭错车》编剧李潇说,资方和演员对金句的重视,远大于剧本:
现在演员、制片人在看剧本的时候开始跟你强调要有台词金句、人物要有鲜明的标签。比如强调一个人物要毒舌,但为了毒舌而毒舌,其实是反创作常规的。有时候为了去绞尽脑汁想一句所谓的金句,牺牲掉很多其他的东西。
结果是什么?
同样的主题,丧偶式育儿。
看一部颇为戳心的日剧《坡道上的家》,开场足足 3 分钟的戏。
母亲大汗淋漓的手臂,婴儿令人焦心的哭声,还有浸泡在浴缸中的脏被子。
沉默,让氛围更显得窒息。
接下来,发生了极为可怕的一幕——
母亲目光空洞,松开手,婴儿跌落到浴缸里,溺死了 ……
她为什么这么做?
接下来,剧情将深入这个 " 恶魔母亲 ",看到她无以言表的处境,又是怎样在极端中被逼至心理崩溃的 ……
全职妈妈的困境,相信不只是日本。
国产剧也拍?当然好。
可看着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是让你表演,不是让你写小作文啊——
这就是全职妈妈的痛点
自己没收入只能伸手要钱
花在孩子身上的钱 那还好说
要花在自己身上的钱 就得找点借口
花在娘家的钱 就跟乞丐没两样了
整天说困境,没看到多少实际的场景。
全靠叭叭一张嘴。
每句台词都精准计算着观众的共鸣点。
但观众门清——
几句话就想打发我?
攒金句有多努力。
拍得就有多省略和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