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角色和演法,悄悄完成了一次"低位反转"。
不再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反而是有点卑微,也会被现实砸入困境。
这也是他去油方法的另一个。
靠角色帮他收着。
程凤台为什么不敢放开了笑?
原因之一,他把持着大商号,做老板就得有老板的稳重。
原因之二,他是所有人的主心骨,还把国仇家恨也主动揽在自己身上。
背负的太过沉重,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时刻。
《中国合伙人》里的成东青也是一样,心里想着赶上孟晓骏,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成功、什么时候能到美国,即使是"成功"之后,也时刻保持危机感。
所以,他的笑,也都是浅浅的,克制的。
当然还有更多,《风声》里的武田、《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萧平章、《暴疯语》里的周明杰……无一不是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黄晓明适合的角色,还真就是这种有着沉重内核的人物。
而他,当然也足够努力,对自己够狠,才能演好这样的人物。
03
黄晓明似乎终于学会示弱。
但要说这是他去油的根本,似乎也言过其实。
毕竟他示弱、不自信能获得好感是因为原本过于"强"、"自信"。
大家其实想看的是"反差"。
一个盲目自信的人被打破自信,一个过度强势的人被别人"奴役"。
所以,每当黄晓明的"油腻"言行一问世,那些毫不留情怼他的女明星,就会获得一波好感。
观众喜欢的也不是女明星,而是女明星背后代表的,亲手打断施法的快感。
到这时候,再看黄晓明,他不是梗着脖子否认,而是从善如流,就此偃旗息鼓,害羞地低下头。
害羞低头的黄晓明,你还能说他油腻吗?
包括在直播间里那次卑微道歉。
他把主播挤着了,主播让出位子说大家都是来看他的,他低头说:
不不不,大家不喜欢看我
如果此时的黄晓明,不是那个大家印象里的"霸总"黄晓明,而是娱乐圈里一直被打压的后辈,观众会不会怒其不争?
所以,不管是示弱,还是自信,能让观众喜欢,得益的都是"反差"二字。
这是现象。
转向方法,那就是不能"超过"。
过度自信,就会滑向自负;过度不自信,就会滑向讨好。
还好黄晓明目前两头不沾,就处在正正好好的境地。
为啥能做到?
Sir一直都觉得,黄晓明身上是有"拙气"在的。
他的拙,体现在"慢"。
思维慢,反应慢,但勤勤恳恳。
初中看武侠小说,被妈妈抓包赶出门外,"被赶出去"的恐惧就足以让他收心,愣是憋了一年到考上高中。
上大学家里人手牵手把他送到宿舍,快三十岁了出门回家都要主动跟爸妈打招呼"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循规蹈矩,对规则严格遵守,不会发散,不懂变通。
最著名的段子,大学时期班主任,称他为"漂亮的木头"。
班主任还说了:
黄晓明让他去做那种事
就是让你把这事做好 他就能做好
让他(做)创造性的 估计够呛
即便成名后,还是改不了。
做访谈,说到自己是浪漫型,对方喜欢玫瑰,就99朵200朵300朵地送,结果被鲁豫逮到破绽,逼问对方是谁。
他一笑,硬撑着把话说完,"我是属于比较浪漫的类型",人家再被逼问,他就摇着头傻笑。
也正是这些"拙",能让他对世界保持一直奇妙的距离感,在自己的节奏里保持进步。
2020年跟《Sir电影》对谈,他说:
我已经接受到一个事实,黄晓明并非一个很有天赋,也无法自己评价演技的演员,但是他一直在努力,也承认自己的不足。
没天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