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用最笨的办法,努力。
拍《风声》,身上背着绝大的压力。
他剪掉头发,在脸上贴刀疤,蹲茅厕都在背日语台词,学下跪,磕得腿上都是淤青。
后来,日本作曲家大岛满来到片场,还误以为黄晓明是日本演员。
说实话一定会担心影迷不接受,但看完片花,我还觉得头发不够短,刀疤不够深,担心把自己‘毁’得还不够,如果大家真会很恨这个人,那就证明了我的成功。
拍《中国合伙人》,从现实中说英语被群嘲,到拍到最后一场戏,能够完全不过脑子,本能般说出来。
他还看了很多关于俞敏洪的书和视频,做笔记。
研究他鞠躬要到多少度,怎么抬手,穿衣服的习惯是什么。
黄晓明后来总结了一个经验:绝境能让演员开窍。
当我演完(《风声》)第一天戏时,导演说,你的声音不用配音,太像日本人说话了。我当时就有点自信,后来就越演越开窍了。我想起第一次开窍是在拍《网虫日记》,那时我出了一次大车祸,没有勇气告诉妈妈,把自己关起来不让任何人包括妈妈知道,自己去承受,再加上还要承受拍戏压力。我发现人在绝境里是会开窍的,就在那时突然知道了很多人间冷暖……
到现在,他拍戏也是把自己逼进"绝境"状态。
去年拍的影片《戴假发的人》,黄晓明暴瘦30斤,减肥减到心悸,头发也剃掉。
光看路透的片场照,Sir都能感受到人物的沧桑憔悴。
还有一部自己监制的《最后的真相》,演的是个颓废律师,把自己使劲往脏了、丑了捯饬。
造型嫌太干净,袜子都要揪破。
这两部,都是黄晓明的存货。
剩下一部是谍战剧,《潜伏者》,他演的是潜伏在敌方的地下党员。
这些角色,一看就是能让黄晓明收住的类型。
非高光、不炸裂,被现实狠狠锤到地底。
当然,Sir无法预料这些努力能给黄晓明的表演带来多少飞跃式的升级。
黄晓明本人应该也渐渐明白——
专注,是职业底线。
而持续的专注,则决定着职业可能性的上限。
45岁,其实是中生代男演员最好的年纪。
国产影视中最可能拍出深度、拍出层次的角色,都在这个年龄段。
比起同辈,黄晓明一路走来不算平稳。
再喜欢他的人也必须承认,他在霸总的人设里绕了不少弯路。
然而。
对他再无感的人今天应该都感觉到这份决心,已经超越了不少同辈。
Sir更希望,黄晓明能继续站在远处,将他的"拙气"化为长久的定力。
让这个越来越强调速成的圈子。
再留一份"慢"的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