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你也不能把它看成低配的《湄公河行动》。
缉毒题材的电影,往往会有大量的动作戏,但《猎屠》没有,除了结尾处一场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小学生级别枪战戏,整部电影都以文戏为主。
是因为文戏太烧脑所以压缩了动作戏的生存空间吗?
还真不是。如果说本片的动作戏是小学生级别,文戏就只能是幼儿园级别了。只怪我没注意,本片导演郭晓峰拍《猎屠》之前,从未做过导演。
简述影片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
警方派出王千源饰演的男主带着两个没啥用的年轻警察出境追查大型电信诈骗团伙,郭晓东饰演的小反派率先登场,拿着雪茄站在夜店的高台,范儿很正,智力很低,误把小偷当便衣抓的桥段也很有喜剧效果,但很快这个角色就被暗杀了。
警方线索断了,就明白了,这个人只是小反派,不是大佬,于是继续追查。
同时,王千源也意识到自己的行动被对方掌控了。
经典的对话是这样的:
小女警:" 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个杀手。他们怎么知道我们计划的?"
王千源:" 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小男警:" 难道是警局内部出问题了?"
王千源:" 也许是,也许不是。"
高深莫测的王千源装了个逼之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住处的蚊香里藏了个窃听器。
正常人的思路理应是,送蚊香的人一定有问题。
但王千源不但没按这个思路去怀疑,反而去找了送蚊香的商会秘书长老周,请老周提供线索,于是,倪大红饰演的二号小反派出现了。
倪大红老师出场之后一副大佬的派头,像是从《战狼》里穿越过来的一样,分分钟拿机关枪突突人,他手下还有许多雇佣兵,眼看也要把主角一行人解决掉了,却被炸死了。
警方知道了,这个人也不是大佬。
那大佬是谁呢?
通过王洛克 · 千尔源斯的推理得出,大佬就是张兆辉饰演的老周。
推理过程是王千源和张兆辉最后见面的时候和盘推出的,丝毫不烧脑,谁听谁想笑。
那么,王千源是因为发现了蚊香里窃听器确定老周就是大反派的吗?还真不是。
王千源推断的依据是,接机当天,团队中的小女警打了个喷嚏,是因为老周身上为了防蚊涂了特制的香料,而在后来查案的过程中,小女警又打了个喷嚏,这让老周暴露了行迹,从而让王千源恍然大悟。
没有喷嚏,王千源想不到窃听器这茬和老周的关系。
作案的时候还要喷上特制的香料,以老周的反侦察能力,被抓一万次也不冤枉。
如此刻意安排的巧合,如此无脑的警匪博弈,只是这部电影迷惑大山的一隅。
老周暴露了,就得交代了。
令人费解的是,郭晓东和倪大红饰演的这两个小反派的死,都是老周这个幕后大佬一手安排的。这是为什么呢?
王千源不明白,观众更不明白。
他是早就被安排到敌人内部的老党员吗?错了,他只是看过《湄公河行动》而已。
老周表示,他接连暗杀自己人,是因为通过湄公河大案,他知道中国警方非常厉害,所以他轻易不会与中国警方做对。
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老周那段台词,我想我看多少遍都仍然会热泪盈眶,吴京看了都得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动你们中国警察。"
我很希望他的语文老师能早早告诉他到底什么叫 " 万不得已 "。
最得力的手下,自己帮警方清除了,他本来离 " 万不得已 " 非常远,却自己拉近了距离。
" 万不得已 " 之后,老周绑上了炸药包,想要拉着王千源同归于尽,我只想说一句,早干嘛去了呢?
看着他在最后时刻展示自己堆积如山的巨额存款,我更是目瞪口呆。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大佬将如此之多的现金放在一个连大门都没有的小仓库里,让手下的雇佣兵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