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用紫薇的语气说出打赏话术时,又会带出一种显而易见的反差感:" 不是有人告诉我,要给紫薇送火箭吗?紫薇瞎掉了,紫薇要看火箭。"
看到有人给她刷了个火箭,下一秒她就噙着泪水,娇滴滴地说:" 我看见了,这是火箭呐。"
此时网友已经笑飞,点赞数蹭蹭上涨:演技 S 卡都不乱发了,都给你,都给你!
不过,上述提到的这些案例,大多只停留在模仿、致敬等表层,真正把模仿带入生活的,ESO 还真是头一次。
他们不但通过表演向明星靠拢,还通过名字、长相、造型、举止向偶像靠拢,试图将模仿贯穿始终。
由于他们模仿的是爱豆偶像,不是实力明星,也不是影视角色,所以他们的模仿,又具有了一种浑然自成的反讽——讽刺偶像爱豆的浮躁、实力不足与可复制性。
ESO 仿冒得越成功,带出的讽刺感就越强。
再加上 ESO 出身草根,这种阶层定位延伸出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意味:一种是小镇青年的追梦逆袭,另一种是打破娱乐圈富二代的话语垄断。
与超女时代比起来,眼下的娱乐圈早已成为富人的聚集地。
男团女团里,全都是一抓一大把的白富美、贵公子:虞书欣、赵小棠、鹿晗、黄子韬、范丞丞 …… 而早前发生的易烊千玺考编事件,更是直观折射出了普通人对内娱的种种不满。
ESO 的出现,刚好给这些亟需宣泄的时代情绪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发泄出口。
虽然 ESO 的创团初衷非常简单,只是小网红的野蛮生长,只是想火、想出名,带点 " 审丑 " 狂欢的意味,但映照当下的内娱和偶像生态看,他们的走红却意外带出了别样的味道。
这种投机取巧、恶搞敛财的快消型组合,本身虽不可取,可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 " 去星味 " 的流量缓冲,用玩梗的方式讽刺内娱,捅破了资本造星的窗户纸。
是解构的批判,也是在解构的创造。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