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组,总是一个人吃饭、睡觉,不怎么说话,身边也没有工作人员。
以前也有过一个助理。
但配上助理的原因说来心酸也好笑——
当时《福贵》中饰演他儿子的演员陈松正巧需要一份工作,陈创便把那个 " 儿子 " 带在身边,从助理培养成了导演。
如今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一个人抱着椅子,背个包,拎个杯子。
有人要拿他当 " 腕儿 " 照顾,他就如临大敌。
有时,有工作人员上前想帮他拿包,他赶忙抢过来:怎么能让你做这个事情。
有人追着要帮他拿椅子,他吓得在前面跑。
在他看来,大家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各司其职就好,除此之外的部分没必要。
他不争不抢不计较。
就像初中的时候踢了两三年足球,唯一进的球是因为他刚好站在球门前面误打误撞才踢了进去。
这样的性格,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吃亏。
但陈创说,父亲不在意他的角色大小,对他的表演,夸奖总比批评多。
因而他演了一辈子戏,但求一个对得起自己。
陈创也不是完全 " 不争 "。
《为了新中国前进》中,陈创混在一群人中间演一个解放兵,并没有多余的戏份。
一个实拍镜头过来时,陈创故意给自己 " 加了戏 ",这是导演没有要求的。
但这也是导演需要的。最后镜头捕捉到这个表情,画面定格在了陈创的脸上。
这是他的 " 分镜必争 "。
即便是做小人物,他也要夹缝中求生存。
正是这股子劲儿,让陈创成了娱乐圈的 " 黄金配角 ",也让他成了娱乐圈的 " 边缘人物 "。
有戏演,但不火。
陈创曾经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不敢说是陪着大家长大的,只希望用自己的表演和作品,陪着观众们慢慢变老。
所以,不用为陈创可惜。
让陈创走陈创想走的路。
而我们只需要衷心地祝愿他,一直有戏可演,有诗可作,有书可读。 她刊
部分参考资料:
1.《陈创:17 年过去了,大家还是喊我 " 啸天犬 "》,影视独舌
2.《陈创,风中的黄四毛》,吕彦妮
3.《没流量有多惨?影帝级演员都无人在意》,@不普通人类实录
4.《从一名跑龙套到影帝,他足足等了 14 年!!!》,@To 明明
监制 - 她姐
作者 - 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