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成功登塔之后,老旧的梯子突然全部松落。610 米的高空,如何下去?下不去又要如何自救?
真正的惊悚才开始。
这也许是恐高患者真正 " 恐 " 的地方——
不是怕高,而是怕在高处,失去对周围的掌控力。
如何生存?
没有吃的能行,没有水喝万万不行。
装有补给的包掉在了塔的信号机上,好在最后拿回了包。
第一天下午,有人在这不见人烟的地方出现了,还带了条狗。
希望来了?
两人兴奋地大喊大叫,可是底下根本听不到。而那只狗,虽然闻到了人的气息,狗的主人也终于看见了高处扔下来的鞋子。
他,还是走了。
第一次希望落空。
最有把握的一次,眼看无人机就要到达旅馆附近被发现,一辆卡车过来 ……
灰飞烟灭。
反复的希望失望后,便是意志和身体的双重考验。
02
几重背叛
610 米的高塔,唯一能慰藉的就是身边伙伴。
梯子下坠后,起初,两人惊恐之余尚能爆发劫后余生的大笑。
第一天,两人苦中作乐。
拍视频,聊天,找个让自己舒服的办法坐下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敞开心扉交谈。
一个贝琪被隐瞒已久的事实浮出水面:自己深爱已久的丹,其实出轨了自己的好朋友亨特。
明里暗里,两个人都像是生了嫌隙。
两个关系亲密但心生芥蒂的人,还能维持信任,互帮互助吗?
不得不说,影片把惊悚玩到了心里——
绝境中人的背叛猜忌才是压轴变数。
电影后半段的死亡,凶手到底指向谁?有没有凶手?
Sir 不剧透。
Sir 只是更偏向于,《坠落》显然不想变成 " 为了一个男人女主们相互猜忌互下黑手 " 的低级片。
除了女二背叛女主。
电影至少还有两层更讽刺的 " 背叛 "。
它想包含更多关于人和当下的思考与疑问。
贝琪和亨特出发时,亨特用手机拍短视频险些被货车撞到——她在社交网络上,是有着 6 万名粉丝的视频达人。
她每次的猎奇内容更新,都能引来追随者的热情点赞和追捧。
包括刚进入电视塔时,她拍下秃鹫啃食野狗的画面上传,很快便有了 300 个,350 个点赞。
但是,被困在塔顶时,亨特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在社交网络上有 6 万名粉丝,先更新网络信息。
贝琪玩笑似的戏谑:我想是时候接受事实,就是你的六万个粉丝不关心你。
△ 字幕来源 @一个人字幕组
这是电影第二层背叛——
流量时代,猎奇是最显眼的幌子。
吸引了点击和关注。
却也盖住了幌子背后真正的危险。
没人知道,亨特这些内容背后有多大危险。
但获救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第一天晚上,她们发现了塔下有一辆车,还有两个人在走动。激动的贝琪和亨特大喊,发射手里的信号灯,终于引起了注意。
注意到信号的两人立即朝她们的方向走来。
眼看就要得救了。
但这两个家伙,看上了贝琪的小汽车,转身就头也不回地开着车,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