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上市估值 2000 万的公司,如今来到了 50 亿的关口,第三股东的身价也涨到了近 10 亿,加上每部戏的片酬,早就利用资本,晋升资本了。
按这个道理,都是同一条巨船上的蚂蚱,似乎更没理由分开了 ……
但换个角度想,或许是这场游戏快玩到尾声了呢?
资本从来都是最敏感的,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转身,绝不心软。
——对赌公司尚世影业,前脚合约才结束,后脚抛售所有股份,低价清仓,套现几个亿就跑了。
后面你们也知道了,税务地震,政策收紧,资本撤离。
从新三板退市的嘉行,也曾信誓旦旦剑指港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光看这几年的作品,公司没能再重现当年的爆款。
旗下艺人也开始离巢闯荡。
靠一部《司藤》有起色的张彬彬,在嘉行待了整整十年,约满后选择开工作室,自己当老板,片酬全拿到手里,怎么不香呢?
反倒是咱们大幂幂,估值全是纸面上的,没有接盘的下家,最后还影响了口碑和名声。
就连粉丝本人,为了抵制正主出演嘉行自制剧,都捧着 " 一愿小幂好、二愿嘉行倒 " 的横幅,舞到了杨幂本人面前。
或主动或被动,在资本市场摧山搅海的日子快要结束了。
而这以前恰好是杨幂自认不足的地方,术业有专攻,她对此也不感兴趣:
公司运营和资本操盘都由两位经纪人主导。
杨幂的资产交由爸妈打理,她靠零花钱过日子。
当然,人家一笔零花都是五万十万的
对了,杨幂在选本子上也有决定权的:
和导演陆阳聊好了戏,就能立马回去协调档期。
换句话说,如今是嘉行需要杨幂,而不是杨幂需要嘉行(的资本)了。
比起那些将偶像放置于弱者地位的话语体系 ……
倒不如说——
这位永远站在时代浪尖的话题女王,很可能又一次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决定。
就像以往的每一次。
轧戏是想着有戏演就行,你说我脚臭我就自黑,被吐槽穿搭土味也要在原地站起来 …… 最新大概是人间清醒兼金句制造机。
有些人或许无法以角色的灵魂游荡于人间,但将艺人视作一份娱乐大众的职业,也不失为一种本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