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人死了,钱呢?
申理事急了。
死咬住花英唯一的朋友大姐,让她查700亿的下落。
可越查,越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在陈英花之前,公司就有个会计和她的处境如出一撤,贫穷、被排挤、在兰花协会侍弄兰花,同样也是跟着申理事挪用公款,然后同样……
死于非命。
陈英花看起来像是命运的重复。
而她死后,申理事或许要接着找继任者。
前同事告诉大姐,申理事最喜欢穿廉价鞋子的女人,而她,也是申亲自挑选进公司的。
恐惧瞬间蔓延全身。
难道……
自己是下一个猎物?
带着怀疑,大姐去跟申理事套话,得到一个重要信息:
陈英花不是他找的继任者,是自己主动扮演上个会计的角色。
因为她知道,这个位置,是肥差。
即使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离奇的是,跟申理事套话时,他正在收拾东西开车去自首。
明明事情并没有暴露,大姐手里也没有证据,他这么着急去自首干嘛?
除非是为了躲避更大的祸……
另一边。
二姐也没闲着。
由于超强的共情力,她发觉,在电视上慰问冤假错案当事人的朴载相是演的。
朴载相,韩国高阶律师,前保安部长的女婿,正打算从政候选首尔市长。
顺着线索,二姐查到,几年前一个银行储户存款被吞的案件,或许与他有关。
当时,朴载相是储户的辩护律师,但他的当事人却接连自杀。
当二姐找到自杀当事人的侄子。
话还没说上,他就……
是不是挺眼熟的。
同样是刹车失灵,和申理事死法一样。
且,两个现场都被发现一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物件:
一株兰花。
姐姐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在查案。
小妹妹那边,也得到了一份兼职工作:
陪自己的同学、财阀家的女儿画画。
自己也在没日没夜给她画肖像。
但最后,画像拿去参赛,得奖的却是同学。
观众这才发现,同学的爹,正是朴载相。
而之前有个细节,朴载相胸前别的胸针。
也是兰花。
03
电影感
回到开头。
为什么网友说剧有电影感?
不光是精致的服化道,考究的构图。
更重要的是,细节也精细到电影级别。
最精细,是人物细节。
编剧郑瑞景说:
写角色时朴赞郁导演会想把女性角色写得更加帅气,但是相反的是我想把女性角色的不足、缺点显露出来。至今为止女性角色的特征是"男性喜爱的理想女性",但是女性知道我们自己并不是美丽、善良、惊奇的存在,我们希望在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状况下被爱。
所以当她有自主权,笔下的女性角色总带着点"缺陷"。
比如二姐,表面上,她清醒、坚强,共情力强。
但也是因为共情力太强,导致情绪并不稳定,有时需要用酒精来麻痹自我,以获得"冷静"的情绪。
久而久之,她酒精成瘾。
成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戒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