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对娱乐圈而言可谓是真正的 " 多事之秋 "。
从 " 你是我的姐 " 到如今的 " 谁有本事逃脱违法的后果?" 不禁让人深思,桃色和金色为何成了娱乐圈洗不掉的底色?
在这个明星全面崛起,演员濒临灭绝的时代,有口皆碑的 " 好演员 ",从未如此紧俏。
恰逢近日,演员朱锐爆料自己在演戏时,曾被某男演员捏屁股,幸得当时这部戏的女主角打抱不平,事情过去五年后那个男演员被抓了。
根据时间推断,有网友认为此人应该是郝蕾,也有人觉得是海清。
朱锐的沉默让该事件陷入罗生门之困,在究竟是海清还是郝蕾之间,有网友表示 " 这事像郝蕾的作风 "。
最后,结果或许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但是人们再次将目光放到了演员郝蕾的身上。
这个有着无冕之王气质的演员正在经历着被 " 边缘化 " 的现状,中国影视的寒冬来了,明星泛滥成灾,可我们多么希望再多一点这样的好演员。
当我们开始怀念郝蕾
虽然在感情里永远 " 傻大妞 ",但对于演戏,郝蕾一定算得上一个有态度的演员。
她是一个将 " 被写进表演教科书 " 视为目标的 " 前浪 " 女演员,一个 " 人生中没有秘密 " 的坦诚之人。
即便不在江湖,江湖依然有她的传说。
15 岁便加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后,跟着大队一路闯荡。
从长春跑到北京求学,半工半读,做配音赚生活费。
为了考上戏,独自乘火车,在车厢间的行李上坐了整整一天。
那时候的演绎之路掺杂着心酸,要大红,不仅要命要运,要有降服观众的演技真实力。
如今泛滥的选秀节目,让成为明星自此有了捷径,他们轻易走上巅峰,反而让人们再难看到匠心的坚守。
当年,19 岁的郝蕾饰演了电视剧《十七岁不哭》里,清纯倔强的女主杨宇凌,也因此成了一代人的白月光。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出演了不少影视作品,《肥猫寻亲记》的方纪香,《少年黄飞鸿》中的十三姨。
在《少年天子》中,郝蕾饰演了一个如同华妃一样的角色,不疯魔不成活。
即便如今再去重温,打开弹幕,能看到观众敲出满屏 " 教科书式演技 " 以表达对郝蕾的赞叹。
也是在这一年里,郝蕾与段奕宏合作饰演了孟京辉 " 恋爱的犀牛 ",这一版,至今都是许多文青心里的经典版本。
即使当时 25 岁的郝蕾,依旧常常自谦天赋不高,但跟现在的年轻演员比起来,绝对称得上彻底碾压了。
她对演戏一直有一套自己的行业准则,从她犀利的采访里我们能够探究一二。
在曾经的访谈,郝蕾说过这样一句话:
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艺人,我的思想是非常老派。
我们只能勤勤恳恳,练台词,练形体,就觉得这样才是我的艺术生涯。
我非常不屑艺人这个词,我只是个演员,而且我觉得演员是非常让我骄傲的一个职业。
看过《十三邀》的朋友,完全能体会到郝蕾对于演员和表演的认知。
会感受到,什么是一个演员的专业性见解。
这是郝蕾一直坚持一个理论:表演演的不是戏,而是人。
但在整个娱乐工业下,每个演员都安享于一个浮华的迷你王国,沉醉于名利的泡沫假象。
她只说:" 越演越浪费 "。
" 永远靓丽 " 的演员,
是一个伪命题
业界评价一个演员好坏的标准已经变了,似乎只有郝蕾还停在原地。
在一张张精修包装的明星照后,郝蕾老了,胖了,变成一种不被允许的事情。
演艺圈陷入了一个靠 " 颜值 " 和 " 人设 " 行天下的怪圈。
但也恰恰显得郝蕾的清醒和真实与众不同。
她始终不愿被规训,对体面、精致、虚伪等用来装点门脸的东西抱有天然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