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方媒体出现了许多“信息广告”,称只要邮寄几元钱,就能获得诸如《金枪不倒之术》《逢赌必赢》《千杯不醉》等“绝世秘籍”。
在信息不通畅,人人都幻想暴富和成功的背景下,这类只有几元钱的骗局曾狠狠收割了一大波“韭菜”。
邓建国也是如此,将四处搜集、抄写的内容整理后,对外售卖牟利。
只是这信息服务没干多久,就因他为了显示文化,在信封上写“XX小姐”“XX先生”称呼,被上面当作宣扬资产阶级思想追究责任。
邓建国吓得关了信息服务部,又跑到九江科委,居然说服那里也搞了个信息中心,重操旧业。
要说邓建国文化不高,可脑子实在太好使,口才更是了得。
一年不到,他居然又想办法说服北京《中国农村经营报》在九江成立记者站,他当上了站长,还是做“信息服务”。
可慢慢地,“信息服务费”这招不太灵了,邓建国被突然兴起的“海南开发热”吸引,丢下九江的业务跑到海南创业。
![](http://imgq8.q578.com/ef/0920/c919c0d65cc17c40.jpg)
他那时也单纯,觉得海南是南方,肯定蚊虫多,而江西这里有很多天然制作蚊香的材料,打算开个蚊香厂。
可惜邓建国到了海南,人生地不熟,加上手头资金也不宽裕,厂是办不成了。为了生计,只得去新成立的《海南科技报》跑广告。
1988年,25岁的邓建国由于手脚不干净,被《海南科技报》辞退,转身又当上了《海南影视周报》的社长。
别看名头挺响,其实并不稀奇。
开发初期的海南因为“特殊化管理”,媒体乱得一塌糊涂。为了赚钱,各种正牌和野生的刊物、报纸满天飞。
甭管你有没有学历、背景,反正能想办法赚到钱就是“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