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它盘活了许多演员、编剧、和热爱喜剧拥有梦想的人。
从去年蒋龙与张弛 " 逐梦亚军 " 开始,也让更多优秀的演员、喜剧人有了出头之日。
为这群年轻人所创作的喜剧,挖掘出了一线生机。
今年,演独角戏的逗逗,去年也来过《喜剧大赛》,结果被淘汰了。
经历了一年,给自己打磨剧本,以及在线下剧场不停演出数十场,通过观众的反馈不断微调,才有了今天纯熟的样子。
这一次,她依旧拿着《再见》过来比赛。
终于得到全场高票认可。
有这股劲儿,节目才好看。
有这样的骨气,喜剧才不会完。
它为喜剧注入了新鲜血液,借这股力量,能否再创新高。
还是得看这朵 " 笑花 ",是否能承受得起大风大浪成长了。
马东似乎只有一个想法:喜剧有治愈功能,喜剧最大的功德就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却感动了别人。
在这一场比赛里,《黑夜里的脆弱》是编剧自己在黑暗里的一次 emo 爆发;
《排练疯云》是来自一群 30 多岁还想 " 逐梦演艺圈 " 的人;
《再见》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小女生的失恋日记本。
平平无奇,但,观众为何欲罢不能?
马东在这里,提到了一词:喜剧的功德。
它,虽然是能让人,噗嗤一乐。
接着呢?
我们能在这里获得一份力量。
用自己的悲伤,感动了别人,照见了别人。
喜剧有什么用?
可能大多数人就觉得,不过就一乐而已。
去做一个这样能让人有共鸣、有感触的喜剧,却会成为一种力量。
就算是,观众在看完这几分钟的喜剧后。
还是要回到现实,面对必须加的班,躲不开的骂,和夜里突如其来的孤独。
但,就如郭耘奇说的,把悲伤的东西,当成笑话,最后,在这个笑话里调侃了,讽刺了,一笑了之之后。
再从中获得,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这就是喜剧。
这是只有喜剧,能干的事儿。
它不单单是一个情绪的出口,也是一个化悲为喜的创作、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它更是一次次演绎着。
我们笑中带泪的、脆弱不堪的、普通人的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