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电影为什么不好笑了在线观看 喜剧电影为什么搞笑 为什么现在的喜剧不好笑 笑到不行的喜剧电影喜剧电影为什么不好笑了?
巅峰竟是《夏洛特烦恼》
文|刘南豆
编辑|张颖
" 现代人是不会拍喜剧了吗?非得搞什么‘笑中带泪’恶心死了,怀念周星驰那些让人从头笑到尾的电影。"
这是《哥,你好》在豆瓣的一条高赞短评,也是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国产喜剧电影的相似困境缩写:不好笑。
负面评论如云
" 好笑 " 本来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观众的笑点不一,阈值也不同,因此很难有客观的标准去评判作品与作品之间是否变得越来越不好笑了。但当你打开短视频平台、社区论坛时,刷屏的喜剧桥段和流传甚广的梗,却还是多年前上映时毁誉参半的《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影片。在豆瓣词条上,按时间排序,会发现这些影片的新评价大部分都是四五星。
这些影片上映时,面临的更多批评还是——搞笑有余,深度不足,尤其缺乏电影感。那时的人们或许没有想到,几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喜剧电影开始试图融入高概念和新类型,也追求深度和煽情,但却在 " 好笑 " 这个喜剧的基本要求上慢慢地失了分。
做出新的尝试固然可喜,但相当一部分观众对喜剧电影的需求仍是放松与开怀,不愿滑向沉重。创作者试图在喜剧之外提供的 " 超出预期 " 部分,或许对他们而言恰恰是 " 不符预期 " 的体现。
如果终究只能 " 一条腿走路 ",那么对如今的国产喜剧电影而言,哪条腿更应该被重视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 好笑 "
1997 年,《甲方乙方》敲开了贺岁档的大门,喜剧在国产商业片中正式站稳一席之地,并开始为内地电影市场的增长开疆拓土。
此后两年,冯小刚一连推出了贺岁喜剧三部曲,每年占全年票房比例接近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彼时的中产审美占据着话语主导权,而 " 冯氏喜剧 " 便是用老北京贫嘴的方式,温和地调侃中产生活。
更早成为 " 喜剧之王 " 的周星驰,在内地火起来的时间点却要更晚。
拍摄于 1994 年的《大话西游》,在 1999 年时传入内地,借助盗版光碟的传播,影片在大学生中风靡。" 无厘头 " 的港式喜剧开始为内地所接受,并给它加上了一重 " 后现代解构主义 " 的色彩,这恰恰是千禧年前后迷茫的新青年们理解虚无与意义的一个出口。
自此,周星驰开始北上,拍摄了《少林足球》《功夫》等备受内地影迷喜爱的喜剧片。《功夫》再度打破喜剧天花板,拿到了 2004 年全年超 10% 的票房占比。但更强大的是他在影院之外的影响力,许多观众还是通过光碟和电视接触周星驰的," 周星驰现象 " 一度成为一个文化名词。这也让他直到 2016 年的《美人鱼》,还能以 " 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 的口号掀起购票狂潮。
新人也不甘落后。2006 年,投资仅 300 万的《疯狂的石头》意外走红,完成了 2300 万票房的以小搏大,更是让宁浩导演一举走向台前。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小镇青年与新生代观众逐渐在流行文化中得以凸显,占据新的话语权,宁浩的 " 疯狂系列 ",便是将镜头转移到草根小人物身上,带起了小成本黑色喜剧的风潮。
而当中产与草根相遇,之中的 " 囧 " 迫更添笑料,也将市场彻底点燃。2012 年,《人在囧途之泰囧》横空出世,成为历史上首部票房突破 10 亿的华语电影,让过去许多不曾进过影院的增量观众成为了观影群体的一员。那一年,喜剧片为电影市场贡献了超过 18% 的票房,全年 315 部国产片中,喜剧片超过 50 部。
也正是由于《泰囧》的成功,让深耕话剧市场多年的开心麻花开始认真考虑进军电影市场的可能。于是,开心麻花选择了当年首演的话剧《夏洛特烦恼》,进行影视化改编。2015 年,《夏洛特烦恼》以黑马之姿登陆国庆档,豆瓣开分 8.4,最终席卷 14.41 亿票房,开心麻花的招牌也就此打响。
从那之后,除 2016 年外,每年票房最高的几部国产喜剧片中,都有开心麻花系的演员或主创参与。过去搅动风云的喜剧导演们产量和口碑都逐渐下滑,更多的时候退居二线培养新人。除了知名喜剧演员偶尔尝鲜当一次导演之外(如王宝强、黄渤、贾玲),中国喜剧片的注意力几乎已经很难从开心麻花身上移开,而开心麻花自身似乎也很难在作品认可度上攀越《夏洛特烦恼》的高峰。